有一本书,一经问世,就霸榜官场类小说第一名,十余年间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66次。
小说写尽世态炎凉、官场百态,一语道破职场天机,很多打工人都把它奉为职场生存手册,能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这本书,就是阎真所著的《沧浪之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主人公池大为的职场沉浮。
他一开始把自己困在理想的枷锁中,可换来的却是被边缘化,在经历一系列挫折之后,他开始融入社会规则,找准自己的位置。
从清高学子到官场弄潮儿,池大为的逆袭并不仅仅是“职场爽文”,而是讲述了一个残酷而又现实的道理:
在复杂职场环境中,一个人若学不会低头弯腰,那么终将会被残酷的现实所击倒。
如果你身处职场边缘,徒有理想却得不到施展,内心挣扎却低不下头,不如看看书中的7条潜规则,很脏,但很现实。
1
- 关于人性:人情的冷暖,比天气变得还快。
《沧浪之水》的主人公池大为,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医药学研究生。
那个学历稀缺的年代,池大为这样的人才,一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了省卫生厅。
没想到,刚上班的第一天,他就被职场打了脸。
当池大为志气昂扬,自信满满来报到时,接待他的同志,连眼皮都没抬,只顾着埋头继续工作。
池大为特意指了指报道单上“医学硕士”四个字,对方只是怼了他一句:“你没看到我在给马厅长写材料?马厅长的事重要呢,还是你的事重要?”
白白浪费一个上午,池大为无功而返。
谁知,等他下午再去时,对方却一反常态,又招呼他喝水,又嘘寒问暖,唰唰两下就帮他办好了手续。
原来,对方已经听闻,池大为是马厅长点名要留的人。
行政科科长亲自带着池大为去宿舍,甚至还为他提行李,这让池大为受宠若惊。
可是,当池大为在聊天中无意说道,自己只是和马厅长有一面之缘,并无其他关系后,科长热情立刻锐减,并借口有其他事,匆匆离开。
徒留池大为一人愣在原地。
书中有句话说得好:“说是人人平等,那是安慰小人物的神话,一个温柔的骗局。一个人必须依据实力与他人对话,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对上谄媚、对下傲踞,利聚而来、利尽则散,都是人之常情,所以才有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身在职场上,别人对你的态度,取决于你的价值。
别对人性有什么过高的幻想,想要得到尊重与善待,先掂量一下自己。
2
- 关于利益: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
刚工作时,池大为一直秉持着知识分子的傲骨,坚守道德原则,对职场的很多规则都看不惯。
比如,他看不惯丁小槐给领导端茶倒水,觉得那是“狗腿子”的行为;
他听到同事拍马屁就起鸡皮疙瘩,不愿意参与他们的应酬;
他看到领导大手一挥就批了两台进口车,厅里人连起草文件都要住宾馆,觉得太过浪费。
在一次会上,当马厅长让大家畅所欲言时,池大为像个愣头青一样,痛诉单位人浮于事、公款私用现象,还当着领导的面,把账挨个细算了一遍。
马厅长表面肯定他,还说:“真理越辩越明。”
可没多久,迟大为就从厅里重点培养对象,沦为中医学会的档案管理员。
从此,他的年终奖垫底,分房名单永远在最后,连孩子进单位幼儿园都得看门卫脸色。
这一幕,多少人似曾相识?
初入职场时,很多人就如池大为一样。
开会时,大家都在点头,有人偏要跳出来提意见;讨论问题时,别人都在捧场,有人非得当场指出问题。
看似“敢言直谏”,敢说真话,表达自己想法,不做阿谀奉承之辈,实际上却伤害了别人的面子和利益。
正如书中池大为的精神导师晏之鹤说的那样:“人间真实从来不从原则出发,利害才是真的,原则只是一种装饰,一种说法。”
你把理想原则当作铠甲,却不知,在现实的战场上,这不过是件千疮百孔的孔乙己长衫。
一个人的棱角若磨不平,走到哪儿,都会硌着脚。
3
- 关于自尊:为了赢得自尊,首先必须放弃自尊。
“我为了自尊和骄傲而不愿顺势而为,可越是想坚守那点自尊就越没有自尊”,这是池大为初入职场后,感受最深的一句话。
被“放逐”到中医学会,池大为的冷板凳,一坐就是六七年。
单位里的研究生已经越来越多,池大为的学历已经不再是“香饽饽”。
多年过去,他依旧是那个小科员,而当年点头哈腰的丁小槐,早已混成了他的领导。
经济上的拮据、老婆的唠叨嫌弃、拥挤的房子,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但他也只能以写日记,来发泄心中的不满。
一次,池大为的儿子被开水烫伤,他抱着孩子狂奔去医院,却因没带够钱交押金,被医生拒绝看诊。
怕耽误救治时间,他几近下跪求人。
直到电话打到丁小槐那里,对方一句话就马上安排了救治。
那一刻,池大为终于明白:尊严在现实面前脆弱如纸。
他并非真的无欲无求,只是在为了自己的清高逃避现实。
这件事让池大为彻底醒悟:“我不愿意这样理解世界,我拒绝了很多年,可是在这生与死的边缘地带,我无法再作出另一种理解。”
池大为毅然放下了曾经的骄傲,他学会在会议记录中巧妙平衡各方意见,摸索出“三分真话七分沉默”的发言艺术,甚至主动帮退休老领导整理回忆录……而这些,都为他之后的晋升积累了人脉。
洛克菲勒曾说:“对于一个胸怀大志的人而言,保持必要的屈从与忍耐,恰恰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策略。”
洛克菲勒在创业之初,为了寻求资金支持,甚至接受了投资人把自己公司名字易主的要求。
他收起愤怒,一如既往、不知疲倦地工作。
3年后,他就成功将投资人请出了公司,又把自己的名字竖立起来!
凡是能在事业上叱咤风云的人,都有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
生活并非净土,有些事必须学会承担,有些委屈必须学会接受。
一事无成时,所谓的自尊,不过是没本事的遮羞布。
只有先学会低头做事,你才能找到机会,迎来你的出头之日。
4
- 关于选择:站队不如建队,棋子也能变棋手。
萨特曾说:“人是由选择造就的,然而人生要紧的选择就那么几个。”
池大为的人生机遇,也来源于一次关键选择。
有一次,有人将一封关于马厅长的联名举报信交到池大为手中,希望他也签下名字。
那一夜,池大为进行了强烈的思想斗争,最后他黯然发现,举报信上说的事情并不严重,没有涉及经济问题,一切不过是一场派系斗争。
于是,他选择站队马厅长,连夜到厅长家,将联名信的事和盘托出。
领导因此保全了自己,池大为也得到了重用。
上位之后,池大为没有将自己沦为只会表忠心的棋子,一直在找机会证明自身价值。
在国家科研课题时,他把马厅长的名字写在前面,拼命工作了几个月,完成了论文报告。
在抗洪救灾中,他带队前往受灾最前线,并凭借专业知识搭建临时厕所,宣传饮水安全,避免了灾后疫病暴发。
池大为的选择,是因为他早已看清了时代的方向——90年代的官场,需要的不是屈原式的清流,而是能解决问题的实干家。
每个人都会在某一刻停在人生岔路口踌躇,有人遵从内心,有人随波逐流;有人直面挑战,有人落荒而逃。
选择之难并不在于路的稀少和狭窄,而在于左思右想的取舍。
当我们身处困局,一时选择当棋子不可怕,只要别忘记积蓄当棋手的实力与魄力。
当我们身处泥泞,只有选择自己爬出来,你才能拯救自己。
5
- 关于沉默:沉默的勋章,比喧哗的奖杯更重。
《道德经》说:“光而不耀,静水流深。”
经历了职场沉浮的池大为,内心始终谨记这一点。
在马厅长手下,池大为不贪功、不树敌,工作出了成果 ,总是第一时间把领导推到鲜花和掌声面前。
这让他得到了马厅长的信任和重用,官场之路无比畅通。
马厅长也将他视为“接班人”,退休前竭力向组织保举,助力池大为升任为省里最年轻的厅长。
当上厅长后,池大为下乡调研时不坐专车、不搞接待,仅带一名秘书低调前往;
分奖金的时候,他坚持把自己的标准降到二等,分房的时候,又将自己的顺序调到后面;
面对媒体采访,他推说“成绩是集体努力的结果”,绝口不提自己主导的改革……
这些,让他上任后迅速站稳脚跟、收获大量口碑,积累了上下级的信任和支持。
古语有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
职场如江湖,步步惊心,只有不被眼前的浮华迷惑,才能游刃有余的行走。
真正的聪明人,哪怕身居高位,也不锋芒毕露,为自己招风、招祸。
只有缺乏内涵的人,才会浮躁狂妄;而越是境界高深,人越会内敛谦逊。
因为不声不响,积累的是无穷的底蕴与力量。
当职场人学会和光同尘,才能让事业细水长流。
6
- 关于勇气:真正的勇气,从不是匹夫之勇,而是清醒后的亮剑。
当马厅长退休后,池大为再无掣肘,他想要扎扎实实做点实事。
华源等地真实的血吸虫发病率,一直是池大为的心病。
当年,为了维护马厅长的政绩,6%的吸虫发病率,硬生生被压成3.6%。
池大亲眼看到,生病的老百姓因为穷也买不起药的惨状。
为此,池大为重启血吸虫发病率调查。
这一次,他不再害怕得罪人,将真实的发病率报送到省里和部里,得到了上面高度重视,上面很快就拨下了专款。
接着,池大为组织了8个医疗队,还亲自带队在发病率最高的村待了三天,给几十个人看了病。
有本书里写道:“勇气源于自信,而非一味的大胆。”
真正的勇气,是有智慧的勇气,是有辨别的勇气。
真正能够将勇气变现之人,是来自实力的托举,是在驾驭规则后,仍然有打破现状的决心。
在你没有实力之前,所有的勇气,都不过是鲁莽冲动的匹夫之勇。
当你有了智慧和能力之后,才能为自己的勇气托底,大胆地去做你真正想要做的事。
7
- 关于处世: 以入世之姿,行出世之志。
在《沧浪之水》的最后,池大为衣锦还乡,拒绝了陪伴,一个人去给父亲上坟。
他的父亲原是县中医院的医生,曾在特殊时期,因为替人仗义执言,被人反咬一口。
那些言论成为别人嘴里的“罪证”,父亲被批斗,下放到乡下当赤脚医生,母亲也与父亲离了婚。
没过多久,父亲去世,留下了一本《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里面全部都是“宁可枝头抱香死”的文人气节,也像极了父亲一辈子的精神写照。
当年的父亲,只想着维护自己的傲骨,却忽略了人性的幽微。
一开始,池大为也是这样,坚守着读书人的清高和自尊。
如今的池大为,站在父亲的坟前,想到自己走过的路,突然明白了:真正的成熟不是抛弃理想,而是学会戴着镣铐起舞。
职场就是一个巨大的道场,磨砺着每个人的秉性与格局。
没法改变的环境,就试着去适应;无法改变的结局,就试着去接受。
当你历经磨难,永怀赤子之心;尝尽悲喜,还记得用权力为理想加冕,才能真正走出生命的广阔。
因为,真正的成熟,就是以入世之姿,行出世之志。
何为沧浪之水?
屈原曾在《楚辞》中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作者阎真则用池大为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不是清浊分明的两条河,而是沧浪翻滚的一片海。
当一个人没有踏浪的实力,对抗水流,其实只是在对抗自己。
强者从不在道德高地做梦,将理想强加上不着边际的价值。
对成年人来说,有时候,愿意向现实退让和妥协是一种更勇敢的举动,这种勇敢并不是放弃尊严,而是将自己的坚守放在底气之后。
只有那些看清游戏规则,却依然选择认真闯关的人,才是真正的玩家,也最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