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和北宋时期,胶东地区的沙门岛是一处有名的流放地点。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皆有因犯法获罪而被发配至沙门岛安置者。这些流放人员的命运不尽相同,有的可以等到赦免的机会从而返回陆地,有的则一直被困在岛上郁郁而终。接下来我们所要讲述的案例,属于前一情形,其主人公不仅平安离开沙门岛,而且还恢复了原有的富贵生活,堪称一位“幸运儿”。(注:沙门岛一般认为是现长山列岛中的庙岛。)



这位“幸运儿”具体叫作韩伦,生活在五代至北宋初期,其事迹见于《旧五代史》《资治通鉴》《宋史》等。

根据记载,韩伦系磁州武安县人,行伍出身,起初在“成德军”营中效力,后升任徐州下邳镇将兼守御指挥使,又转任陈州、许州行军司马等职。总体而言,韩伦本人的仕途履历乏善可陈,但其儿子韩令坤则要显赫得多,在周世宗时期就已经官至检校太尉、镇安军节度使。而韩伦之所以被流放至沙门岛以及后来从岛上放归,就与其儿子的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

具体而言,韩伦卸任许州行军司马之后,回到其儿子主政下的陈州(镇安军节度使)居住。此时的他虽然已无官职在身,但仍倚仗着儿子的权势摆出了一副“太上皇”的架子。根据记载,他不仅公开干涉地方官府的日常政务,还巧取豪夺、与民争利,使得当地怨声载道。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陈州治下的项城县有位姓武的百姓直接前往开封城告御状。周世宗属于英明之主,重视民意,对权贵并不姑息,随即下令调查。

经过查证,韩伦不法之事坐实。按照法律,他本应被处死。但经过儿子韩令坤在周世宗面前的苦苦哀求,韩伦最终免于一死,被改判为流放沙门岛。

此后,大概是由于韩令坤在战场上持续立功(征伐南唐期间就立功不少),后周朝廷决定赦免韩伦。从史料的记载来看,韩伦具体是在显德四年(957年)被流放沙门岛,显德六年(959年)重新担任官职(左骁卫中郎将),前后在沙门岛上待了约两年时间。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按说韩伦流放归来理应吸引教训,但现实中的他却本性不改,依然跋扈不法。不久之后,赵匡胤黄袍加身代周建宋,一方面因为时局动荡,另一方面由于儿子韩令坤站队成功(拥护赵匡胤),所以韩伦的不法之事并没有被再次追究。他在北宋时期先后担任过磁州刺史、亳州团练使等职务,于乾德四年(966年)得以善终。(本文作者:隋翔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