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无小事,用药需谨慎。
近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撰写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4年)(下文简称“年度报告”)。
按理说,数据详实的不良反应报告为后续的安全用药提供了参考,应该高兴才对,但是,我却高兴不起来。
原因在于年度报告的结尾给出的说明,特别是5.2条。其中提到,“存在自发报告的局限性,如漏报、填写不规范、信息不完善、无法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这个“等”字让我感慨。
如果仅仅是上述所列的正常情况也还好,但是,我所见识到的不正常的情况让人乐观不起来。
比如,为了完成监管机构给定的“指标”,单纯凑数,包括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假如使用了多种药物后出现了不良反应,无法判定是哪一种药物的,但为了“凑”新,就人为的选择一种新的不良反应报上去了。
这样凑出来的数据形成的报告,虽然数据丰富,意义何在呢?
除了这种“凑”,还有其他过分的情况,但不好言明。
小伙伴们,这些情况仅仅是我碰到了吗?你们碰到了没?怎么应对的?
祝您健康用药,用药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