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当我们期待已久的隐身战机终于亮相时,它却顶着一脸"痘痘"出场会是什么感觉?近期CCTV-7《国防军事》频道播出的《中国航母加速向深蓝》节目中,一组关于福建舰的CG动画引发了军迷圈的热烈讨论。
画面中,歼-35战斗机从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起飞时,两翼下方明晃晃地挂着导弹和挂架!这是什么操作?我们引以为傲的隐身战斗机就这样带着"痘痘"出门了?隐身性能不要了吗?这优雅的身段就这样被浪费了?
那一刻,军迷的心碎了
多少年来,我们对隐身战机的印象都是"干干净净"、"浑然一体",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却不着一丝烟火气。结果期待已久的舰载隐身战斗机要带着"痘痘"出门?
在节目中,歼-35的挂载方式非常明确:两翼下方各挂载一枚霹雳-10格斗弹和两枚近似于"金牛座"的隐身巡航导弹。这种"4对地+2格斗"的组合,是典型的对地打击配置。这意味着,歼-35不仅仅是一架空中优势战斗机,还将承担对海、对陆打击任务。
不少军迷开始抱怨:"都什么年代了还外挂?F-22、歼-20不都是内置弹舱吗?""这不就是披着隐身外衣的第四代战机吗?"甚至有人夸张地说:"这不比挂着导弹的Su-57好看到哪里去..."
但冷静下来想想,这可能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就像你买了一身帅气西装,结果发现不得不背个大书包上班一样——虽然不那么好看,但真的很实用啊!
为什么歼-35会"不得不"外挂?
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歼-35和它的"表兄弟"们有什么不同。
歼-35是中国新一代舰载隐身战斗机,源自FC-31"鹘鹰"验证机,属于中型双发隐身战斗机。它的主要特点是机动性好、隐身性能出色,弹舱容量相对较大。据公开资料推测,歼-35的弹舱可能与歼-20相似,能够容纳6枚中型空空导弹(如霹雳-15)。
相比之下,美国的F-35受限于单发和垂直起降版本的存在,弹舱设计非常不规则,只能容纳4枚AIM-120中型空空导弹。在执行对地任务时,F-35能够携带2枚2000磅级炸弹和2枚AIM-9X格斗弹。
听起来歼-35似乎更胜一筹?但问题在于:航母上的战斗机,需要执行的任务实在太多了!
想象一下,一艘航母上可能只有20-30架战斗机,但它们需要执行空中优势、对地打击、反舰攻击、电子战、空中加油、预警等多种任务。在美国海军已经摒弃了F-14、A-6等专业战机,转向全面采用F/A-18和F-35的今天,多用途性已经成为舰载机的第一需求。
所以,在需要执行特定任务时,歼-35不得不像F-35一样,忍痛牺牲一部分隐身性能,换取更强的打击能力或航程。
航母"人少事多"的尴尬
理解了歼-35为什么会外挂,我们还需要看看航母特殊环境下的用兵逻辑。
陆基空军有什么特点?对,数量多!中国空军拥有上千架战斗机,可以专机专用:歼-20负责隐身渗透,歼-16负责重型打击,歼-10负责灵活支援,歼-7/8负责日常巡逻...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但航母上呢?一艘满载的中国航母能带多少飞机?按照福建舰的设计,满打满算也就60-70架,其中包括直升机、预警机等辅助机种。真正的战斗机可能就30-40架。这么点飞机,要应对各种复杂任务,怎么办?
只能是"一机多用"啊!
美国海军的经验也证明了这一点。F-14"雄猫"是多么优秀的专业截击机啊,但最后还是被更多用途的F/A-18取代了。甚至在F-35服役后,美军航母上的F-35C也经常挂满导弹出门执行任务。
有军迷可能会说:"那不是还有歼-15吗?让歼-15干脏活累活,歼-35保持隐身不就行了?"
确实,在歼-35初期服役时可能会是这样。但随着时间推移,歼-15总会退役,航母上可能会全部换装隐身战机。到那时,查证、侦察、伴飞、巡逻等日常任务,也只能由隐身战机来执行了。总不能为了维持隐身性,让军舰独自面对未知威胁吧?
什么时候外挂?什么时候内置?
既然外挂已成必然,那么歼-35的使用逻辑可能会是什么样的呢?结合美军F-35和F-22的使用经验,我们可以大致推测:
在高威胁环境下执行首次突防任务时,歼-35会尽可能保持"干净"状态,只使用内置弹舱中的武器,最大限度发挥隐身优势。
在执行对地突击、反舰攻击等需要大量火力的任务时,特别是在己方已经取得一定空中优势的情况下,歼-35很可能会外挂额外武器,牺牲部分隐身性能,换取更强的打击能力。
在低强度冲突或日常巡逻中,特别是当航母上隐身战机已经成为主力时,歼-35可能会常态化外挂格斗弹和中程空空导弹,以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长得丑但很强壮"的真相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现代战争中,能力比颜值重要得多!
当我们看到那些被外挂"污染"的隐身战机时,可能会觉得它们不够美观,但战场不是T台,而是血与火的角斗场。在这里,一枚额外的反舰导弹可能意味着多击沉一艘敌舰;一个外挂副油箱可能意味着多巡逻两小时的空域;一枚格斗弹可能是飞行员在近距离遭遇战中的救命稻草。
现代战场上的隐身与反隐身是一场永无止境的猫鼠游戏。即使是内置弹舱的隐身战机,在面对最先进的雷达和传感器网络时,也不可能做到100%的隐身。所以,在某些情况下,与其追求完美隐身,不如通过增加火力和航程来提高整体作战效能。
国产舰载机的"卷王"之路
回到歼-35本身,它的设计其实反映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快速进步和务实态度。
与F-35相比,歼-35很可能具有更大的弹舱和更强的机动性能,但在多用途性和系统集成方面可能还有差距。这就像两个不同风格的运动员:一个更专注于某几项技能的精进,另一个则追求全面发展。
在航母这个特殊平台上,歼-35需要比F-35更"卷"——因为中国航母数量少、任务重,每架战机都需要承担更多责任。而美国拥有11艘核动力航母,可以更加从容地进行兵力分配和任务规划。
对中国来说,歼-35的服役将极大提升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能力,无论是否外挂,它都将成为中国航母战斗群的重要"尖刀"。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的改进型号可能会进一步优化弹舱设计,减少外挂的需求。
外挂的智慧
所以,当下次你看到歼-35或其他隐身战机挂满导弹的照片时,别急着失望。那些挂架和导弹不是战机的缺陷,而是它适应复杂战场的智慧。就像一位武林高手,在不同的战斗中会选择不同的兵器一样,现代战机也需要根据任务特点调整自己的"装备"。
在未来的海空战场上,歼-35无论是"清爽出门"还是"全副武装",都将成为中国海军的重要力量。而这种灵活多变的使用方式,恰恰体现了中国军事发展的务实态度——不追求表面的完美,而是追求实战中的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