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妇女参加“五一”舞蹈邀请赛。
5月1日下午,夕阳西斜,湖北黄冈浠水县丁司垱镇油铺咀水库芦张线交通驿站上依旧热闹非凡。游客们或欣赏着碧波荡漾的湖面、如黛的青山,或在苍翠树木与依依村舍间放风筝,兴致盎然,流连忘返。“这里山美、水美,环库公路更美,真是拍抖音打卡的好地方。”浠水县经济开发区长形地村妇女主任王凤枝在参加完油铺咀村庆“五一”舞蹈邀请赛后,不禁为沿途美景赞叹。
芦张线由芦象线犹如一条灵动的绿色丝带。
芦张线由芦象线与机余线张家坪至象鼻咀段连通而成,全长20.642公里的沥青公路,如一条灵动的绿色丝带,串联起沿线13个行政村,让2万余群众的生活迎来巨变。苏家窑村四组64岁的村民潘建民对此感触颇深,“岸边的芦张线修通后,交通部门把库里的土路刷黑,还修建了停车场、观景台、休闲廊道,铺设堤坝绿草坪。风景美了,游客多了,我家小商店营业额比往年增加了一倍。”
建设之初,浠水县交通运输局的建设者们秉持生态优先原则,小心翼翼地避开路边的山体、河流,最大限度保留原有地形地貌。全线铺设环保沥青路面13万平方米,路肩绿化16公里,栽种行道树2万余株,修复退化林2072亩,绿化荒山荒地200亩,实施边坡、山体生态复绿5万余平方米。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汤晶说:“我们精心实施全路段生态化改造,减少环境污染,让绿色一路蔓延,将芦张线建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生态绿道赋能乡村振兴。
芦张线的美,不仅在于建设,更在于长久的守护。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农路中心严格落实“县道县管”职责,完善“路长制”工作机制,联合执法部门查处沿线乱搭乱建、违规种植行为34起;创新采用“机械+人工”双轨保洁模式,新购置的综合洗扫车年出动路面清洁与抑尘作业超200次。在道路“清、扫、码、除”行动中,村民们主动拆除沿线违建178处,面积超2万平方米,形成“人人爱路、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县农路中心主任余立志介绍:“我们采取‘专管+专业+专群’三位一体的养护机制,推动路面清扫、边沟清理、绿化修剪等工作常态化,让芦张线始终焕发勃勃生机。”
芦张线不仅是生态之路,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天堂寨村两委委员徐伟介绍,村里养殖牛蛙200多亩,路修到基地后运输更快捷;330亩的锁口潭水库养殖有机鱼,芦张线建成后还修了连通水库的水泥硬化路,起鱼时带氧气的大货车可直接开到水库旁,吊车装车,一次运输2万斤,运往武汉、四川、湖南等地,鱼到达目的地仍是活的,老百姓非常满意。
农家小院为游客服务。
依托交通优势,芦张线沿线镇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如今,这里已集聚芦河纯谷酒业、百寺河千亩虾稻、黄龙山百万只蛋鸡等22家市场主体企业,引进和培育闫河小野生物、胜利燕窝、长福优质米业等8家绿色科技产业;挖掘修复苏家窑东坡隐居、油铺咀榨油作坊等5处历史文化景观,建成口袋公园、儿童乐园、休闲廊道等7座游乐设施,新开农家乐、乡村民宿、农村电商服务站12家。两条城乡公交线路、6台农村客运车辆,打通城乡流通“最后一公里”。
数据见证了芦张线的发展成效:沿线产业带动本地就业村民1000余人,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年吸引游客超2万人次,沿线经济产业规模突破3.1亿元,真正实现“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浠水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程旭表示:“我们将努力建设‘四好农村路’,扎实开展全省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让更多农村公路向‘绿美融合、产路共兴’转型,为赋能乡村全面振兴铺就更加宽广的康庄大道。”(图/文 曾洪彬 毛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