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讯 (记者 杨小娟 文/图)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进教室时,康政荣已经站在一年级三班的讲台前。黑板上工整的板书映着她清亮的眼眸,课桌上孩子们用橡皮擦摆成的"小火车"正驶向知识的远方。这位教龄仅三年的青年教师,用爱与智慧在东羊市小学这片教育沃土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滚烫教育诗篇。
一束光的轮回
"你的思路很特别,要永远相信自己。"二十年前班主任陈老师的这句话,至今仍在康政荣的教育叙事中回响。当年那个在课堂上怯生生举起手的女孩,如今已成为手握粉笔的"点灯人"。2022年9月,研究生毕业的她在朋友圈郑重写下:"我拥有了自己的花园和种子",配图是空荡荡的教室和46套摆放整齐的课桌椅——那里即将萌发46个不同的梦想。
细碎里的教育史诗
翻开康老师的手机相册,宛如打开一部微型教育史:运动会时孩子们涨红的脸庞,课本剧表演中夸张的表情,甚至作业本上歪歪扭扭的拼音感谢信都被她细心收藏。但最动人的画面往往不在镜头里——当"问题学生"小华第一次主动扶起摔倒的同学,当内向的小文在朗诵比赛喊出嘹亮的口号,这些瞬间让她坚信:"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她的语文课常让听课老师眼前一亮:把《小马过河》变成情景辩论赛,用"秘密花园"游戏教写作,甚至带着学生在玉兰树下诵读"春风吹又生"。教导主任李老师评价:"康老师的课堂有种魔力,能让知识像阳光一样自然流淌进孩子心里。"
成长的双向奔赴
2023年西安市碑林区精品课大赛备赛期间,教学楼最后熄灭的总是三年级的灯。为呈现最佳效果,康政荣连续三周每天工作到凌晨,23次推翻重录的录像带堆满了办公桌。当区赛第三名的证书送到学校时,孩子们比她还兴奋:"康老师,我们下次要拿第一名!"
这种师生共进的温暖更体现在第三十五届艺术展演中。作为毫无经验的"新手教练",她和孩子们一起抠发音、练站姿,把课间十分钟都变成排练场。当孩子们捧着朗诵二等奖奖杯簇拥着她合影时,有评委感慨:"这不是比赛,而是一场鲜活的教育示范课。"
追光者的春天
如今,康政荣的教育履历已添了不少亮色:青年教师赛教一等奖、全国"双有"主题教育优秀指导教师......但她的目光始终望向更远处。在最近的一次教研会上,她分享道:"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我们既要当擦亮星星的人,也要成为托举太阳的手。"
夜幕降临,办公室的灯又亮了起来。康政荣正在批改的作文本上,一个孩子写道:"长大后我要成为康老师这样的老师。"窗外的玉兰树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又一个关于"光"的故事正在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