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订阅此号的人,都是社会主义优质接班人。欢迎关注暴走的历史菌。

尼布楚,也就是现在的涅尔琴斯克,位于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西邻贝加尔湖,南邻外蒙古,东邻内蒙古自治区,是中、俄、蒙三方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之一。这个名字可能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可是咱们中华历史上的一块故土,承载着不少故事。



尼布楚,因为尼布楚河而得名,也被清朝人称之为“尼布潮”、“尼布抽”等。清朝人所写《盛京通志》记载,此城“在江城西北二千余里”,原为蒙古族茂明安等部游牧区。清初,沙俄侵入其地,建立据点,改称“涅尔琴斯克”。而尼布楚之所以出名,在于《尼布楚条约》。

先说下历史背景。俄罗斯本来是一个非常弱下的民族,但被蒙古人统治200年后,因为有了蒙古人的血统,反而成了热衷于侵略扩张的大国。从16世纪后期开始,沙俄就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虎视眈眈,逐渐进行殖民。17世纪中叶,当他们把势力扩展到中国外兴安岭的边界时,冲突就爆发了。



那时候,康熙皇帝正忙着平定三藩之乱 ,但也没少跟沙俄交涉,警告他们退出中国领土。可沙俄哪会轻易放手,双方就这么僵着。直到康熙腾出手来,发动了雅克萨之战,把沙俄军队赶了出去。

打赢了仗,接下来就得谈边界问题了。1689年,中俄双方在尼布楚举行了谈判。一开始,清政府是想收回被侵占的领土的,但那时候西北的噶尔丹又闹起来了,对清朝构成了严重威胁。康熙皇帝为了尽快稳定北方,全力对付噶尔丹,就在边界问题上做了让步。他派遣索额图、佟国纲等人到尼布楚和沙俄谈边界划分。



经过长期唇枪舌战,1689年9月7日,双方确定签署《尼布楚条约》。在雅克萨之战中,击败沙俄的清朝最终做出了重大让步,条件是沙俄不能支持反叛清朝的噶尔丹。边界划定后,格尔必齐河、额尔古纳河及外兴安岭为中俄东段边界,乌第河地区为待议地区。这一划定从法律上确立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康熙承认尼布楚地区是俄国领土。



这个条约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以拉丁文本为双方共同签署的正式文本。后来又专门用石碑刻了汉字版本,以作留念。

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有效地稳定了中俄边界,为两国的和平共处创造了条件。这一边界划分在后来的历史中基本得到了遵守,避免了大规模的战争冲突。但康熙皇帝这一让步,也让中国失去了不少领土,包括尼布楚这块富庶的地方。同时,康熙的软弱和大方,也为100多年后沙俄吞并外东北埋下了隐患。



根据这个条约,尼布楚这块地方就成了俄国的领土。此后该城成为中俄贸易中心之一。西伯利亚铁路建成后,赤塔取代了它的地位。

现在的尼布楚,已经不再是中俄贸易的中心了。但尼布楚依然是个有历史底蕴的地方,镇中央有座古老的布京宫,曾经的富商豪宅如今变成了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不过尼布楚的居住条件并不好,因为非常的寒冷。冬季严寒、干燥又漫长,夏季多雨。1月份这里的气温在零下33度至零下26度之间,夏天最高气温也不到19度。这也是西伯利亚地区的正常气候。

现在的尼布楚只有几万人口,还不如我们的一个小县城热闹,而且还在不断减少。年轻人纷纷离开去莫斯科等发达地区寻求更广阔的天地,留下的老一辈依旧坚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



早晚有一天,这里会变成空城,除非融入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中。

总的来说,尼布楚的历史、人文和地理都充满了故事。它见证了中俄之间的冲突与和解,也承载了无数人的悲欢离合。虽然现在它已经不再是中国的领土,但那段历史却永远铭刻在了我们的记忆中。我国地图上规定,俄占八个地名,必须标注汉字地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