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闯“禁区”,再攀高峰——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二病房翟博教授团队完成高难度肝尾状叶切除术

在肝胆外科领域,肝尾状叶切除术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极高的手术风险,曾长期被视为肝脏外科手术中难度最大、最具挑战性的手术之一。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二病房翟博教授团队在科室主任谭刚教授的指导下,近日完成一例高难度肝尾状叶巨大肝癌切除手术,为患者清除体内“定时炸弹”!

患者张先生(化名)因体检时发现肝占位而入院接受进一步检查与治疗。CT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位于肝尾状叶,紧紧贴靠着下腔静脉和肝门静脉主干。肝尾状叶位置深在、紧邻第一、二、三肝门,把守所有进出肝脏要道。术中需要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重要血管(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胆道系统,被称为“肝脏手术的最后堡垒”。此次切除的肿瘤达十余厘米,占据了整个尾状叶,下方“立”着左右门静脉、肝动脉和胆管(第一肝门),上方“顶”着肝静脉主干(第二肝门),后背紧靠并压迫人体最粗大的下腔静脉(第三肝门)。这样顶天立地的肿瘤,切除如同“虎口拔牙”,手术需精准分离血管、完整切除肿瘤,对团队技术与配合要求极高。



CT检查结果

面对如此高难度的病例,翟博教授及团队李俊玮医生术前联合影像科、麻醉科、输血科等开展MDT(多学科会诊),进行了全面且充分的术前准备:借助先进的三维重建技术,团队精确地掌握了肿瘤与血管之间的立体关系,为后续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极为重要的依据。而三维重建中发现,除了肿瘤压迫下腔静脉,紧邻第一肝门后方,并托举着肝静脉外,在这一三个肝门构成的狭小空间内,尚存在肝动脉的解剖变异。本来位于门静脉前方的肝动脉,却分为两条,一条异位到从肠系膜上动脉发出,并走行于门静脉后方这一手术中必须解剖的区域,并由其供应右半肝全部动脉血。这无疑从解剖起源、走行路径、功能作用等多个方面,对手术规划与实施构成了新挑战!

根据三维重建结果,翟博教授及团队李俊玮医生初始就制定了左右侧联合入路为主,必要时前入路为辅的策略,充分游离肝周韧带,最后进行肿瘤切除,这一符合肿瘤学原则的“保卫化”切除策略。并对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都预先设定了应对措施,确保手术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维重建技术:肿瘤与血管之间的立体关系

术中,团队凭借丰富经验与精湛技术,耗时2小时,成功完成肿瘤完整切除。术后第2天,张先生已经能够在病房里缓慢地走动,笑容也重新绽放在他的脸上。每次查房,他都会紧紧握住教授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之情,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语。如今,患者即将康复出院,他终于摆脱了疾病的阴霾,迎来了崭新的生活。

从曾经被视为 “手术禁区”,到如今能够实现 “安全切除”,再到患者顺利康复,哈医大四院普外科二病房(肝胆胰胃脾外科)用实际行动和精湛技艺,完美诠释了外科医生的责任与担当。未来,普外科二病房在科室主任谭刚教授的带领下,将继续在复杂肝脏手术领域深入探索、砥砺前行,致力于为更多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谭刚教授提醒广大朋友:肝癌早期症状隐匿,建议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患者、酗酒史、家族史等)定期进行腹部超声+甲胎蛋白(AFP)筛查。若发现肝占位,需尽早至专科评估,把握最佳治疗时机。

专家简介



翟 博

普通外科二病房(肝胆胰胃脾外科)副主任

主任医师 教授

外科学博士 药理学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外国专家局公派访学项目获得者

美国布朗大学肝脏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博士后

2016年、2023年两度当选为《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封面人物

2018年当选为美国外科医师学院Fellow(FACS)

学术兼职: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微创诊疗分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食管反流病学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肝胆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黑龙江省医学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抗癌协会理事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疝与腹壁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黑龙江省医学会普通外科、肝胆外科、腹腔镜分会委员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常务副主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编委

专业擅长:

从事普通外科及肿瘤外科工作20余年,积极开展以机器人、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践行外科微创化。擅长普通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工作,特别是胆囊炎、胆囊结石、胆管结石的腹腔镜微创治疗;肝、胆、胰腺肿瘤的外科治疗;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性手术;腹壁疝、造瘘口旁疝、食管裂孔疝的微创手术治疗;胃癌、结直肠肠癌的综合治疗;转移性肝癌的系统治疗;晚期肝胆胰肿瘤的转化治疗。

在国内首先提出了“进化论思维”、“理性思维”及“心理微创”等微创外科理念与措施,并总结了腹腔镜外科“阶段性转换”操作方式,探讨了肝胆外科、胃肠外科等复杂外科操作中如何实践外科微创化的问题。截止目前获得黑龙江省医疗卫生新技术应用奖6项,哈尔滨医科大学医疗新技术成果奖4项。主要科研方向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与基础、微创外科技术研发与转化、肝癌耐药机制及逆转策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的课题骨干,发表中英文论文90余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