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灯亮起的瞬间,我终于理解了患者说的‘光的方向’。”2025年4月,深圳爱尔眼科医院医务工作者小萧和小玲(化名)完成了全光塑近视手术,术后裸眼视力1.0。作为深圳爱尔眼科的“资深员工”,她们曾为上千名患者讲解手术原理,却始终戴着400多度的眼镜,直到同事们的摘镜热潮让她们决心踏出第一步。
在深圳爱尔眼科,像小萧和小玲这样的员工摘镜故事并非个例。据统计,院内接近30多名医护人员选择摘镜,从医生、护士到行政人员,他们用亲身经历诠释着对深圳爱尔眼科专业度的信任。
小萧:挣脱20年的框架束缚
小萧从小学就开始戴眼镜,至今已经有20多年了。谈及摘镜的初衷,她坦言:工作中,面对电脑屏幕,长时间戴眼镜不仅眼镜酸胀还容易流泪;生活中,运动、化妆、穿搭都受限制。“摘下眼镜,世界又一片模糊,那种无力感让我下定决心改变。”
尽管对手术原理烂熟于心,小萧仍用研究级标准审视全光塑技术,尤其提到严谨的术前检查流程。“20多项术前检查覆盖了角膜形态到瞳孔动态,再结合常征院长的视觉质量评估体系,医院的严谨态度和常院的个性化手术方案设计能力让人很安心 。”
据小萧回忆,这次手术是全程直播,由董晶主任主刀,常征院长在旁边亲自解说手术流程。细致的操作加上严谨的解说都让小萧感受到“被同行守护”的安心。”听到仪器运转声时,我突然理解了患者说的‘把自己交给专业’的意义。”小萧表示,术后不仅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更是职业信念的升华:“现在向患者讲解手术时,我的每一句话都带着亲身经历的底气。”
小玲:撕掉“镜片人生”的标签
小玲则表示戴眼镜对生活影响很大:比如,镜框会压塌鼻梁骨、运动时会下滑、化妆时无法精细描摹的眼线...这些曾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生活困扰,在入职深圳爱尔眼科后,却成了她最想撕掉的标签。“每次看见别人摘镜成功,我都会不自觉摸向鼻梁——原来我离清晰的世界只差一场勇气。”她感慨道。
作为医疗从业者,她们对手术安全性的考量比常人更为严苛。"我们最清楚医疗技术的迭代进程。"小玲坦言。院内配备的3D建模角膜地形图、光迹追踪仪等尖端设备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屈光手术专家常征院长,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常院长总能通过‘视觉质量评估体系’设计出最贴合眼部条件的方案,这种量眼定制的手术方案,让我对全光塑手术充满信心。”
手术当天,小玲的紧张被董晶主任的细致操作化解。“董主任提醒我紧盯绿点,声音温柔得像在聊天。不知不觉中,不到10分钟就结束了!”术后复查,小玲双眼视力均达到1.0。她兴奋地说,“作为医护,我比普通人更懂这场手术的价值——十几分钟换未来几十年的清晰视界,值了!”
从“旁观者”到“体验者”:信任源于专业
在众多近视矫正方案中,小萧和小玲不约而同选择了全光塑近视手术,这一决定背后是对技术特性的深度考量。作为国内首批开展全光塑近视手术的专家,常征院长介绍道:"传统激光手术解决的是'看得见'的问题,而全光塑要实现的是'看得舒适、看得持久'。这项技术通过'AI算法+3D建模+光迹追踪'三重科技,精准采集包括角膜形态、瞳孔动态等20余项眼部数据,为每位患者生成个性化的角膜切削方案,真正做到'量眼定制'。"
"医护敢做的手术,才是真正安全的手术。"深圳爱尔眼科副院长常征表示,这股摘镜热潮背后是技术自信与人文关怀的双重驱动。作为深圳率先引进并荣获“全光塑领航合作单位”荣誉的机构,我们更应当将技术优势转化为患者的福祉,为更多患者朋友带来视觉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