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五一”假期,内蒙古通辽市文旅市场表现卓越,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节日期间,通辽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达143.02万人次,同比增长19.58%;累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10.19亿元,同比增长20.31%。这一系列数据不仅彰显了通辽文旅市场的蓬勃活力,更凸显了其在假日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为丰富假日文旅供给,通辽市旗两级文旅部门精心谋划,围绕“赛事引流、文化沉浸、资源赋能、夜经济加持”四大主题,策划了近百场文旅融合、非遗民俗及群众文化活动,为北疆文化品牌注入了强劲动能。
赛事引流聚人气,银沙湾单日游破万客。“体育+旅游”的融合模式在通辽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该模式的标杆,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连续第三年在库伦旗银沙湾景区举办首站赛。假期期间,银沙湾旅游区单日游客量近2万人次,直接拉动当地旅游消费近2000万元,赛事经济效应尽显。
2025年中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现场。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文旅融合创场景,沉浸体验引热潮。“五一”前,通辽市9家季节性景区集中开放,为游客提供了多元的消费场景。大青沟、孝庄园等多家景区紧跟时代步伐,通过网络直播观景售票,开启了智慧旅游新模式。大青沟旅游区日均接待游客量超1万人次,原始森林徒步、皮艇漂流等项目备受游客喜爱;孝庄园旅游区结合精品演艺进景区活动,推出沉浸式历史文化展演,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5%;宝古图开展的“露营大会”活动,以星空观测、篝火晚会等特色项目,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团体、户外俱乐部及年轻家庭,占比超70%,打造出“白天徒步、夜宿星河”的独特旅游体验。
文化赋能推新意,特色市集添风尚。文化场馆成为“五一”假期的热门打卡地。通辽市文博院、哈民遗址博物馆、南宝遗址博物馆等通过专题展览和互动体验,吸引了众多亲子游客,参观人次较平日翻倍。各文化场馆结合节日特色,开展“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专题活动。通辽市各旗县区也同步开展非遗展演、民俗市集等活动,推动传统文化转化为消费新热点。
通辽市文博院吸引了众多亲子游客。通辽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供图
夜间经济添动能,促进消费新引擎。夜间经济成为通辽文旅市场的新亮点。中心城区悦来河文旅休闲街区灯光秀、美食夜市、文创市集等多业态融合,举办了“悦享春日·乐游悦来河畔”欢庆劳动节系列活动,20余场文旅体活动业态日均客流量达3万人次,培育了“小而美”的消费场景,为打造区域性文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新选择。万歌风情园“千灯之夜”活动,千盏明灯点亮夜空,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光影交织的梦幻视觉盛宴。
2025年“五一”假期,通辽市通过多元化的文旅活动,实现了文旅市场的繁荣与安全双赢,为未来的文旅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张珠海、冯娜娜)
来源:通辽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