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些树,生来便带着倔强的影子。譬如那些守在法院门前的松,枝干斜斜地刺向天空,松针硬得像淬过火的铁片。春天风沙大的时候,它们任松针在风中颤动,奏出低沉的哨音;冬天雪压下来,枝丫弯了又弹直,抖落一地白渣子。
这般景象,看久了便觉得松树和法院里的人有几分像。刚穿上制服那会儿,心里总绷着根弦,怕判不准、怕说不清。可一抬头,见那松树苍劲虬曲,根扎在砖缝里,松枝被风扯得乱飞,却从没见它折过腰。忽然就懂了——哪有什么天生笔直的路?不过用时间一寸寸熬出来了。
这些年,松树底下攒了不少故事:立案窗口的姑娘,能把当事人的眉头熨平了;执行局的小伙子,追欠款追到雪原深处;合议庭吵架时声音震得玻璃嗡嗡响,调解时又软得像刚摘的棉花。有人抽屉里塞着降压药,有人年纪轻轻却生出不少白发。松树不说话,但树皮上的裂痕,大约记着所有人的汗和笑。
四季轮转,松树绿得发旧,树下又有新苗破土。新来的年轻人捧着案卷匆匆走过,他们学着前辈的样子去做,又觉得有些地方可以改变,有时免不了冲突,似乎百年前的五四火把,如今化成了松枝间的光斑。
直到某个下雨的夜晚,新来的年轻人踏着泥水追回农民工的救命钱,裤腿沾满泥点却笑得畅快。他们开始懂得松树为何会生得虬曲——正义的脊梁不是刻出来的直线,是在与现实的碰撞中磨出的弧度。
又是一年五四,青年法官们站在国徽下宣誓,制服上的法徽映着枝头新绿。此刻的他们懂得了,法治不是冰冷的标尺,而是让每棵花草都能挺直腰杆生长的春风。
来源:长春市南关区人民法院 汪清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