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消息称,日本把自家电磁轨道炮搬上军舰搞海上测试了!这玩意儿号称能用电磁场把炮弹加速到6.5马赫,专打高超音速导弹。
防卫省晒出的照片显示,他们在去年10月原型机基础上加了旋转炮塔,枪管能扛住120次发射——虽然比美国当年不到30发就报废的失败品强点,但离实战部署还差得远。
仔细看日本这波操作,完全是被中国导弹逼出来的。兰德公司专家说得直白:中国手里攥着全球最大弹道导弹库,东风-17这类高超音速武器早就能覆盖日本全境,不搞点黑科技防御等着挨揍吗?
但有专家一阵见血的指出,电磁炮换上大口径就是进攻武器!日本现在拿防御当幌子,等技术成熟了调个参数就能变远程打击利器,《和平宪法》根本拦不住。
中美日三国在电磁炮赛道上的差距很有意思。美国海军砸了十年钱突然弃坑,不是技术不行,而是发现高超音速导弹性价比更高——毕竟电磁炮要四个集装箱当电源,军舰根本塞不下。
中国却闷声干大事,2018年就搞出舰载版,去年还用电磁炮把炸弹打到15公里高的平流层。日本现在这个40毫米小水管,能量输出只有5兆焦耳,连中国五年前水平都够不着,更别说追上美军20兆焦耳的目标了。
电磁炮真正的杀招在于便宜。一发制导导弹动辄百万美元,电磁炮射钢弹才几个钱?但致命短板也明显:射程不到200公里,炮弹没制导纯靠蒙,电源系统堪比移动变电站。我国台湾省专家指出,日本现在这玩具炮,连中国055大驱的供电系统都看不起——人家电磁炮早和舰载激光炮组成组合拳了,谁还玩单机版?
最值得玩味的是日本的战略算计。表面说防御无人机和反舰导弹,暗地里在电源小型化下血本,计划十年内缩到现在的十分之一。等真搞出车载机动版,配上大口径炮管,那就是妥妥的进攻武器。事实上,电磁炮原理一通百通,关键在供电和材料。日本现在测试数据攒够了,随时能调转枪口。
这场电磁炮竞赛背后是赤裸裸的军事经济学。美国选择把钱砸向更成熟的高超音速导弹,中国押注海陆空全平台电磁武器库,日本则走"防御转进攻"的迂回路线。
但现实很骨感:中国电磁弹射技术已登上航母,日本连舰载电源都搞不定。说到底,电磁炮不是单点突破就能逆袭的玩具,得看整个国家工业体系的心脏够不够力——在这一点上,中美的反应堆级供电能力,早把日本甩开两条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