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统台湾这个话题,最近几年在网络上炒得挺热,尤其是2023年5月乌克兰宣布用“爱国者”防空系统干掉了俄罗斯的“匕首”高超音速导弹之后,大家对导弹的讨论就更多了。

很多人开始琢磨,中国要是真要武统台湾,能不能全指着东风导弹,特别是东风-17这种高超音速导弹去打头阵?答案其实没那么简单。导弹当然厉害,但现代战争不是光靠一种武器就能搞定的,台岛的情况又特殊,过度依赖东风导弹可能会掉坑里。



先说说为啥导弹容易让人觉得是万能钥匙。东风系列导弹,尤其是东风-17,速度快得离谱,能到10倍音速以上,轨迹还不好预测,理论上现有的防空系统很难拦住。

解放军要是真动手,第一波肯定得用它把台岛的雷达站、指挥中心、防空阵地这些关键点给敲掉。道理很简单,现代战争节奏快,谁能先把对方的眼睛和拳头废了,谁就占上风。

1991年海湾战争就是个例子,美军上来就扔了300多枚“战斧”导弹,把伊拉克的防空网和指挥系统打得稀巴烂,后面地面部队推进才那么顺。这套路放到台海,逻辑差不多,东风导弹能快速让台军变成聋子和瞎子,为登陆争取时间。

但问题来了,导弹真有那么神吗?2023年乌克兰的事儿给了个警钟。俄罗斯的“匕首”导弹号称高超音速,之前吹得天花乱坠,结果还是被“爱国者”系统给截下来了。这说明啥?再牛的武器上了战场也就是个消耗品,总有被干掉的时候。

台岛有美国支援的“爱国者”导弹,还有自研的“天弓”系统,虽然不一定能把东风-17全拦下来,但只要拦住一部分,解放军的计划就得打折扣。更别说导弹这东西造价不便宜,打一发少一发,要是第一波没达到预期效果,后续怎么办?



再往深了说,台岛的地形和人口密度也让导弹的用法变得很棘手。台湾才3.58万平方公里,人口却有2300多万,平均每平方公里600多人,密度比乌克兰高多了。乌克兰那么大个地方,俄罗斯扔了那么多导弹,分摊下来打击力度其实不算太狠。

可台岛不一样,小地方人挤人,要是用导弹狂轰滥炸,平民伤亡肯定少不了,城市基础设施也得废掉大半。这对后面接管台湾可不是啥好消息,毕竟统一不是为了把地方打烂,而是要完整地拿回来。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打法咱们不能照抄,他们是奔着削弱对方去的,咱们的目标是控制,不是破坏。

还有个现实问题,导弹数量不是无限的。解放军火箭军的家底虽然厚实,但东风-17这种高端货不可能随便造几千发存着。外媒估算,中国对台部署的弹道导弹大概在1000到2000枚之间,具体多少不好说,但肯定不是随便挥霍的数字。

打仗初期可能一天就得扔出去几百发,要是台军扛住了第一波,后续导弹不够咋办?生产线补起来没那么快,库存耗光了就得靠别的手段顶上。这时候要是还指望导弹解决问题,那就有点悬了。



说到这儿,有人可能会问,那导弹不靠谱,咋办啊?其实解放军早有预案,武统台岛靠的可不是单一的导弹轰炸,而是整套组合拳。导弹只是开场戏,后面的封锁、登陆和信息战才是重头戏。

先说封锁,台岛是个岛,经济全靠海上贸易,掐住它的海空通道比啥都管用。导弹可以打港口和机场,但光靠导弹不顶事,还得有海军舰艇和潜艇出马,把台湾的海上生命线彻底堵死。比如潜艇布雷,把基隆港和高雄港封住,再加上航空兵巡逻,台湾的物资进不来,时间一长自己就得慌。

封锁的同时,两栖登陆得跟上。解放军这些年造了不少滚装船(RO-RO),专门用来运部队和装备。外媒报道,2023年之前中国已经有31艘这种船了,计划到2026年总数能到200艘。

登陆不是随便找个沙滩冲上去就行,得挑花莲港、高雄港这种地方,先用海空力量清场,再让地面部队上岸。台岛东部的山地多,防御工事也不少,登陆部队得有装甲车和步兵战车支援,才能稳住阵地。这一套打下来,导弹只是前期铺路,真要占住地方还得靠人。



信息战也不能少。现在战争不光是打硬件,还得打软实力。控制网络、舆论,把台岛内部搞乱,比扔导弹还管用。比如切断台湾的互联网,搞乱他们的指挥系统,或者通过媒体放消息,打击对方的士气。

台湾当局这些年没闲着,从美国那儿买了不少装备,2023年光是武器采购就花了15.5亿美元,包括F-16的升级套件和各种弹药。“爱国者”和“天弓”系统部署了不少,专门防空袭。

虽然跟解放军的火力比起来差得远,但要是配合地形死守,短期内还是能拖一拖的。更别提美国在后面撑腰,真打起来,美国不一定会直接派兵,但肯定会给武器和情报支援。这就意味着解放军不能光靠导弹速战速决,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持久战这事儿,资源储备就得跟上了。导弹打完了咋办?没油没粮咋打?好在解放军早有准备,外媒报道,中国这些年囤了不少战略物资,原油储备到2024年有18亿桶,大豆存了1亿多吨,还有稀土、铜这些关键金属也攒了一堆。

相比之下,台湾的储备就寒碜多了,粮食和能源全靠进口,封锁一两个月可能就撑不住了。这么一看,武统台岛的胜算不光在导弹上,综合实力才是硬道理。

国际反应也得考虑进来。真要动手,美国肯定坐不住,经济制裁是少不了的,可能还会有航母在外围晃悠,摆出要插手的架势。日本和澳大利亚也可能掺和,帮着美国搞点小动作。联合国安理会肯定会开会吵一架,但中国有否决权,啥决议也通不过。不过国际压力还是会让行动变麻烦,解放军得算好每一步,别让外界干预把节奏打乱。



说到这儿,咱们再聊聊张召忠这号人物。他是海军少将出身,早年在北大读的阿拉伯语,后来在军里干情报,80年代还去过伊朗伊拉克战场当观察员。

1991年海湾战争,他上电视分析美军的打法,猜得挺准,名气一下就起来了。可2003年伊拉克战争,他说伊拉克能拖住美军,结果美军几天就打进巴格达,网上就把他叫“战略忽悠局局座”了。不过他退役后还在媒体上活跃,2023年乌克兰击落“匕首”导弹后,他出来说,导弹不是万能的,上了战场谁都有翻车的时候。这话挺实在,也跟武统台岛的思路搭得上。

张召忠的看法是,现代战争得看综合实力,光靠导弹打不赢。他拿海湾战争举例子,美军是导弹开路,但后面靠的是地面部队和空军配合。放到台海也一样,东风导弹能打头阵,但不能指望它包打天下。

他还说,台岛的情况特殊,导弹用多了伤平民,国际影响不好,后续管理也麻烦。



武统的具体流程大概是啥样呢?第一步肯定是导弹轰炸,把台军的指挥系统和防空网打残。第二步是海空封锁,海军和空军出动,把台湾围起来,让他们动弹不得。第三步是登陆作战,地面部队上岸,占住关键点,比如机场、港口、铁路这些地方。第四步是军事管制,断网、宵禁,把局势稳住。最后是行政接管,把台湾的官僚体系整合进来,恢复正常运转。

这套流程里,导弹只在开头露脸,后面的活儿得靠别的部队顶上。

台军的反应也不会太弱。他们的策略是拖时间,等国际支援。东部山区是天然屏障,防御工事修了不少,短时间内能扛一扛。美国要是给情报和武器,台军还能多撑几天。但从长远看,解放军的火力和后勤甩他们几条街,拖下去台湾肯定吃不消。关键是第一波能不能打到位,要是让台军缓过劲来,战争烈度就得往上走,像俄乌冲突那样变成拉锯战。



说到俄乌冲突,解放军肯定得吸取教训。俄罗斯开头没拿下基辅,后面就陷进去了,三年还在扯皮。台海要是也这样,成本就太高了。所以解放军得争取速战速决,第一波导弹要是没效果,后面就得靠封锁和登陆补救。乌克兰的地盘大,俄罗斯火力分散还能凑合打,台岛这么小的地方,火力得集中用,不能随便浪费。



导弹是好使,但不是万能钥匙。导弹只是个敲门砖,真要拿下台岛,还得看全套本事。



上了战场啥都有可能。解放军要是真动手,肯定得打组合拳,不能光盯着导弹使劲儿。台海这盘棋,拼的是耐心和底气,不是谁的导弹多谁就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