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有一天将爱我

作者:罗伯特·勃朗宁 [英国]

为你读诗:张译 | 演员

你总有一天将爱我,我能等你的爱情慢慢地生长;像你手里的这把花,经历了四月的播种和六月的滋养。
今天我播下满怀的种子,至少有几颗会扎下根;结出的果尽管你不肯采摘,尽管不是爱,也不会差几分。
你至少会看一眼爱的遗迹——我坟前的一朵紫罗兰;你的眼前就补偿了千般苦恋,死有何妨?你总有爱我的一天。

飞白 译

选自《勃朗宁诗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 诗文作者-

罗伯特·勃朗宁(Robert Browning,1812-1889),维多利亚时期代表诗人之一,著名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的丈夫。主要作品有《戏剧抒情诗》《剧中人物》《指环与书》等。他以精细入微的心理探索而独步诗坛,对英美20世纪诗歌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自由地爱你,像人们选择正义之路,

我纯洁地爱你,像人们躲避称赞颂扬。

——伊丽莎白·勃朗宁

还有几天就要2025年了,站在年终最后一个周末回望,你又会如何描述过去的这一年?

今年,是否等来了符合自己期待的生活呢?

生活就像一首不曾打草稿的诗篇,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主角。有人在时代浪潮里拉紧属于自己的锚,寻觅着共赴一生的爱人;有人会下意识地采取被动等待的方式,进一步验证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

但现实中喜欢的人,要做的事,其实都经不起漫长的等待,需要主动追寻与付出。

“你总有一天将爱我”,这不是诗人勃朗宁单方等待中的幻想,而是追寻中爱的信仰。很多人觉得这种等待只留存于诗句里,可它着实为勃朗宁夫妇拥有。

他们以寄雁传书的方式主动了解对方,感受彼此那份“遥远的相似性”。在信里,勃朗宁写道:“我真是对你的书万分倾心,我也同样倾心于你。”他爱上了伊丽莎白的诗,更爱上了写诗的她。

庆幸勃朗宁并没有等到海枯石烂,伊丽莎白就已经接受了他的爱。

今天分享的诗篇《你总有一天将爱我》出自罗伯特·勃朗宁,也被「为你读诗」特别选入了《我走进房间:外国经典名家诗歌选》这本书中。无论爱人还是爱己,从来都是彼此缠绕、共生共荣的浪漫。


还有一对心灵相通的伴侣,他们相识于康奈尔大学,婚后,他们先后考上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在那个年代,他们是鲜有的灵魂伴侣,互相扶持,成就彼此。

17岁那年,金斯伯格的母亲因病去世,但她所传达的关于“淑女”与“独立”的理念,影响了女儿的一生。

一个女人,必须先学会独立生活,才有资格追求快乐、幸福、理想。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做过很多突破,比如创办《女权法律报》,为女性争取堕胎权利,支持平权行动,推行同性婚姻合法化等等。她不仅是司法界的传奇,更是大众文化的偶像。她的先生马丁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从始至终都全力支持我的妻子,而她对我也是一样的。这不是牺牲,这是家庭的意义。


或许,好的灵魂伴侣都有其共同的特征——相互尊重与理解,爱不仅是相互吸引与依赖,更是彼此成就与成长的过程。在他们的眼里,婚姻不应让女性失去独立与个性,相反更要平等地与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目标。

金斯伯格在自传《我自己的话》里的献词是,“给马丁,亲爱的人生伴侣和常常鼓励我上进的人”。

回望那些令人着迷的爱情,两个人平等而自由地相爱,即便有一天,相爱的人都消失了,但彼此留在世间的爱,却构成了宇宙间最强大的能量。

2024年的尾声,期待我们每个人都能珍视并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因为爱的第一页是爱自己。也祝愿天下有情人相爱时,清白且勇敢;相守时,用心且宽容。

(内容来源于“为你读诗”)



责编:保雪菲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