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以色列,又一次将加沙推向战火深渊。据以色列媒体5日报道,以色列安全内阁已正式批准扩大对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计划。尽管以方称此计划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下周访问中东后才开始实施,当前依旧“尝试”与哈马斯达成所谓“停火换人”协议,但从实质上看,这只是新一轮战争前的缓冲,亦或是一场政治化的“心理战”铺垫。
这次以色列并未单纯地“开火”,而是一边征召数万预备役军人、布局大规模攻势,一边高调宣布“恢复人道援助”,试图在国际舆论中制造一种“理性”“克制”的假象。然而,事实再清楚不过:这不仅是一次赤裸裸的军事扩张行动,更是一次巧妙包装下的人道主义操控,一种借“援助”之名继续控制、压迫和清洗的政治讽刺剧。
以色列总参谋长扎米尔4日表示,数万名预备役军人已经收到征召令,目的明确,为进一步扩大战事提供人力保障。这不仅意味着此前自3月18日以来的空袭和地面行动将升级,也预示着以色列有可能彻底摧毁哈马斯在加沙的地面控制力,甚至推进“全面军事占领”选项。
如果说此前的军事打击是回应哈马斯拒绝美方停火条件的“报复行为”,那么现在这场“扩大战略”已经不再遮掩其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这是一场有预谋的、伴随政治时间表展开的军事强攻,其战略目标极有可能是彻底击垮哈马斯、重构加沙权力格局,甚至推动人口转移、土地再划分等极端方案。
荒谬的是,以色列安全内阁还同时批准了一项“恢复人道援助”的决定。听上去仿佛是一种平衡战争烈度、保障平民生存的良善举措,但细看细节,所谓“援助物资将由国际组织和私人安保承包商向加沙家庭发放,军方负责外围安全”,换句话说,就是将救命粮食放进战场中当作交换筹码和舆论武器。
谁来保证这些所谓“援助”的真正中立性?谁来确保“发放过程”不被转化为人口管控机制?谁能保证这不是一次“以食为兵”的操控工具?
联合国此前早已警告,以方推动将援助“军事化”的策略极其危险,不仅可能激化冲突,更可能使加沙平民成为战斗的“被驱赶者”,在战火与饥饿夹击中被迫接受“投降式生存”。这种“我轰炸你、我封锁你、然后我再象征性地喂你一口饭”的秩序安排,说到底不过是赤裸裸的殖民逻辑与压迫治理。
从更大的视角来看,以色列选择在特朗普访问中东前夕“铺排”军事行动时间点,也不是偶然。特朗普政府一直试图推动以哈停火、释放人质等方案,但从本质上看,其政治立场明显倾向以色列,而非真正居中调停者。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色列此举很可能是在“给特朗普递话”:只要你不阻我,我就为你的人质政策“配合”一点;但若你妄图掣肘,那我就用铁拳回答。
这是以色列对特朗普,乃至整个西方外交体系的一次示威,是军事决策与政治操作的完美结合。而这场操作的代价,却由加沙的平民来埋单。
加沙已经不是第一次陷入人道主义灾难,但这一次,以色列玩得更“精致”、更“合法”:战争不是单靠炸弹轰炸,也可以借助食物短缺、信息封锁和“国际合作”来进行一场“干净利落”的系统性清洗。他们用饥饿来诱导迁徙,用战火制造恐慌,再用“援助”标榜道义,最后将责任甩锅给“恐怖主义”的抵抗。
哈马斯固然有其政治和军事问题,但以色列动辄就以“反恐”之名发动大规模集体惩罚,从封锁援助到切断燃料,从空袭医院到驱赶人口,每一步都已突破国际人道法的底线。如今再用“恢复援助”做包装,不过是掩盖其军事行动合法性缺失的一层薄纱。
国际社会必须看清这一点:以色列不是在“寻求和平”,而是在为战争正名;不是在“人道救援”,而是在重新定义“援助”成为地缘战略的武器;不是在“维稳”,而是在持续践踏联合国宪章所捍卫的基本人权。
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访问,非但不会平息局势,极可能为以方进一步行动提供政治护航。对于特朗普政府而言,以哈冲突不过是一场区域博弈的棋局,是“亲以反伊”的外交安排,是对伊朗施压链条中的一环。加沙人民的生死,从来不是华盛顿优先级列表上的议题。
战争的阴云已经再度笼罩加沙,政治的虚伪包装却还在自我粉饰。铁蹄之下没有真正的和平,“定点援助”掩盖不了全面围困,而“等待特朗普之后再动手”的冷血安排,更显示出这场战争的冷酷、计算与伪善。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冲突,这是21世纪最虚伪的战争之一。在高喊“正义”与“人道”的旗帜下,现实却是饿死、烧死、流离失所的平民。而那些批准军事行动的以色列官员和保持沉默的盟友,终将在历史上被记作“冷血的操盘者”。
以色列或许可以轰炸加沙的建筑,但无法炸掉巴勒斯坦人民的记忆。和平之路不会由装甲车铺就,正义也从不诞生在空袭阴影之下。世界必须发声,而不是旁观。否则,下一场悲剧只会更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