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检察机关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浅表麻醉药品专项监督“回头看”行动。
“请出示医疗美容经营资质证明以及近半年麻醉药品采购使用记录。”3月4日,四川省泸县检察院检察官联合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该县12家美容机构开展浅表麻醉药品专项监督“回头看”。该行动源于泸县检察院近日办理的一起生产、销售假药案。
假药披上“平替”麻膏外衣
“敷麻药时就感觉有点痛痒,可是纹完眉几天后红肿不消,我才意识到店主可能用了不正规的麻膏。”2022年3月,泸县公安局接到群众举报线索后迅速立案侦查。
纹绣店、文身店通常使用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术前对人体皮肤浅表麻醉。然而被举报的这款麻膏,其售价不足正规渠道处方药价格的50%。公安机关调查发现,这种低价麻膏有很多种规格,名称也不一样,包括“冰美人”麻膏、“德玛莎”麻膏、白麻膏等,大量低价麻膏产品已流向泸州市内多家美容机构。
因涉及人数众多、销售范围广,2022年9月,泸县检察院应邀依法介入。“该案如何定性,取决于这种麻膏是不是假药。”对此,该院建议公安机关委托专业机构鉴定麻膏成分。
经检测,该麻膏含有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等麻药成分,却没有国家统一的药品批准文号,外包装上以外文仿制使用说明等药品专用属性标识来混淆视听。泸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定,该麻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情形,确系假药。
五金店老板转身制售假麻膏
“那么多假麻膏从何而来?”依法介入期间,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查阅相关商家的购买记录后,发现线索均指向同一家网店,该店以售卖医疗器械产品为幌子,暗中销售麻膏药品。该麻膏产品从曹某甲处购入,产品货源直指由林某甲等人组成的家族式制售团伙。
林某甲原本是一家五金厂老板,经营失败后,偶然发现医美领域对皮肤浅表的麻醉药品需求量大,而制售假麻膏准入门槛低、利润空间足,很有“赚头”。在确定意向后,林某甲拉拢弟弟林某乙、林某丙共同参与。三人分工明确:林某甲负责寻找制作假麻膏的方法,购买机器设备、原材料、包装材料等;林某丙负责调配假麻膏,并招聘工人进行生产包装;林某乙则通过网络联系客户销售产品。
为扩大规模,林某甲说服儿子林某戊和朋友杨某加入,分别负责配方改良和销售推广。为拓宽销路,林某丙又拉拢其堂弟林某丁加入,林某丁在一个二手货物交易网站结识了“经销商”曹某,并通过其表弟的快递员身份作掩护,将假麻膏运送到多家快递物流公司。
为掩人耳目,他们在该款麻膏的铝管包装上印上仿制外文标识,冒充进口药进行销售。至此,从原料采购到配方改良,从仿制包装到多级分销,假麻膏的“业务”形成产、储、运、销一体化运作模式,并逐渐扩展到全国多地,直至2022年1月案发。
准确认定生产、销售金额
2022年5月至2023年1月,犯罪嫌疑人林某甲等10人先后到案。2022年12月,案件被移送至泸县检察院审查起诉。检察官仔细审查全案证据材料,依法讯问林某甲等10名犯罪嫌疑人,10人均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
“该案定罪量刑的关键在于生产和销售金额的认定。”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机关全面审查聊天内容、账本信息、银行流水、物流信息等证据,交叉验证聊天记录中的发货数、银行流水的入账数、物流系统的签收数等数据,最终确定了生产和销售假药金额为2487万余元。
针对犯罪嫌疑人林某甲、林某乙等人提出的“仅存在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未造成重大人身损害”的辩解,检察机关邀请西南医科大学药理学专家进行释法说理。
专家指出,涉案私人作坊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及经营资质,其生产环境、工艺流程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专家特别指出,含有利多卡因成分的制剂属处方药品,必须经专业医师评估使用,特殊体质人群使用未经规范检验的麻醉制剂,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心律失常等严重不良反应。
在完整证据链及专业论证支撑下,林某甲等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并主动退赃退赔。
经审查,林某甲等10人在没有生产、经营药物许可证的情况下,长期制销含有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等成分的假麻膏,涉案金额巨大,其行为对公众健康安全造成了重大隐患,应依法承担刑事责任及民事侵权损害赔偿责任。2023年5月,泸县检察院依法对林某甲等10人提起公诉,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2024年9月,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林某甲、林某乙等5人有期徒刑十三年至六年六个月,各并处罚金1200万元至40万元;以销售假药罪判处杨某、曹某等5人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至一年六个月,各并处罚金600万元至3万元。同时,法院还判处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被告林某甲、林某乙、林某丙、林某戊4人共同支付相应惩罚性赔偿金。一审判决后,林某乙和林某戊对刑事判决不服,提出上诉。2024年12月31日,二审裁定维持原判,目前判决已生效。
进一步规范美容行业市场秩序
为防止假麻膏回流市场,泸县检察院依法督促相关部门全面清查假麻膏线索,及时没收和销毁。
今年3月4日,该院联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浅表麻醉药品专项监督“回头看”行动,重点检查美容经营主体麻醉药品及其替代品的合法使用和规范存储。检查结果显示,涉案美容机构已完成全面整改,麻醉药品使用手续全程备案、采购使用记录登记完整、存储条件合规达标。
泸县检察院副检察长万俊表示,药品安全是民生大事,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该院将持续强化美容行业药品安全领域法律监督,通过“行政监管+检察监督”协同机制,进一步规范美容行业市场秩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让人民群众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能拥有健康和安心。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