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网友发私信请教,说自己在职场上不会说话,表达能力差。
我就让他举例子说明自己怎么不会说话,怎么表达不好。
结果我发现,是这个网友在自我评估表达能力时,对自己交流后的主观感受草率下了结论,认为自己表达能力欠佳。
其实他交流不算太差,只是将自己交流中的小瑕疵扩大化,进而形成一种固化的自我认知,认为自己整体表达能力都很差。
面对这样的困境,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摒弃这种模糊的自我评判,转而采用更加客观、具体的方式来审视自己的表达表现。
一个既简单又实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手机录像功能进行自我观察。你可以模拟日常对话的场景,比如分享一天的趣事、谈论看过的书籍感想,或是背诵一段喜爱的文章,将手机作为你的交流对象进行录制。录制完成后,再回头仔细分析视频中的自己。是说话声音太小,让人听起来费劲?还是吐词不清,表达断断续续?亦或是内容空洞乏味,没有准确传达出你想要表达的观点?通过这样的自我审视,你就能清晰地看到问题所在,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善。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问题在于说话声音小,那么可以尝试通过练习运气发音来增强声音的力量。这里有一个非常简单却有效的方法:躺下来大声读书。当我们躺下时,自然而然地会采用腹式呼吸,而腹式呼吸正是练声练气的最佳方式。每天睡前和醒来前,不妨躺在床上大声朗读十分钟,或者唱一段歌。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更加流畅,声音更加洪亮、动听,穿透力也更强了。
如果你的问题在于吐词不清晰,那么多进行朗读练习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找一篇演讲辞或优美的散文,先确保自己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然后开始朗读。初读时可以放慢速度,逐渐加快速度,但务必保持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快读并不意味着含糊不清,而是要在快的基础上确保每个字音都能完整、准确地发出来。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加,你会对文章越来越熟悉,最终可能达到脱稿背诵的程度,且发音准确、吐字清晰。每天早晚只需十分钟,坚持一个月,你的发音和吐字一定会有显著的改善。
除了声音和吐词之外,说话的逻辑也是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复述训练法是一个有效提高思维能力的方法。当你读完一篇文章后,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先梳理文章的内容,然后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表达。为了提升复述的条理性,可以采用“抽屉法”进行思维训练。
想象你有一个带抽屉的柜子,每个抽屉代表你想要阐述的一个方面或分论点。柜子上贴一张纸写着总论点,每个抽屉把手上也贴着纸写着分论点。打开抽屉时,想象里面装着你要展开论述的小点。每讲完一个小点,就合上抽屉,以此类推,直到所有抽屉都合上,话题结束。这种方法能够帮助你清晰地组织思维,使表达更加有条理。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贴纸和抽屉的容量都是有限的,因此阐述的内容要尽可能简明扼要、直抓重点。思维习惯的培养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练习。当你熟练运用“抽屉法”后,你会发现自己的表达变得更加有逻辑、有条理,即便是即兴发表观点也能游刃有余。
总之,提高表达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观察、分析、练习和调整。
通过客观审视自己的表现、有针对性地练习运气发音和吐词清晰度、以及采用复述训练法和“抽屉法”提升思维能力等方法,我们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表达能力,让沟通更加顺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