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黄金周期间,香港各大知名景点迎来人潮高峰,维多利亚港、太平山顶、坚尼地城及油麻地警署等热门打卡地处处可见游客排队拍照、品尝美食的热闹景象。不少内地游客以亲身体验反驳“香港服务态度差”的刻板印象,甚至有人豪言“香港!我还可以再来一万次”。然而,这场旅游热潮背后却暗藏争议,部分内地游客因“穷游”行为引发本地舆论风波,不住酒店却在麦当劳过夜,去食店拒付最低消费,相关事件接连登上热搜,更有黄丝不嫌事大,大呼“乞衣袭港”,“影衰同胞”等等。

五一黄金周期间,内地游客涌入香港,旺角、尖沙咀等地24小时麦当劳凌晨成为部分游客“临时栖息地”。港媒记者凌晨探访北京道麦当劳,发现店内约五十人横卧桌椅、行李堆叠,有人甚至脱鞋“晾脚”,画面虽显杂乱,但店员未加干预。该场景经网络传播后,香港舆论场迅速分化,部分激进言论将游客贴上“破坏城市形象”标签。

部分网友在评论区攻击游客“穷游折堕”“带不动经济”,甚至称其“乞衣袭港”,将过夜行为与“破坏香港繁荣”强行关联。另有网友抱怨堂食空间被挤占,甚至提议效仿欧洲“无酒店记录者禁止入境”。然而,记者调查显示,过夜游客多因突发状况滞留:福建学生黄同学因行程紧凑未订住宿;浙江陈大哥因身份证丢失无法入住酒店;桂林张女士与友人即日往返却证件丢失,补办遇公众假期,被迫滞留。这些案例表明,游客选择麦当劳实属无奈,而非刻意“占便宜”。

而与此同时,部分住店商家反馈“人潮未转化为财流”,旺角、尖沙咀等热门商圈出现“旺丁不旺财”现象。其中,内地游客因未达餐厅“最低消费”引发的消费纠纷,成为舆论焦点。

旺角一家意式西餐厅负责人5月4日在社交平台发文称,五一假期旺角街头“人山人海”,但其店铺5月3日晚6点后“零客流”,直指“部分游客为省钱拒绝合理消费,导致店铺营收不增反降”。该负责人以亲身经历举例:5月3日晚,他在一家米线店目睹内地一家四口仅点两碗单价35港元的“单菜米线”,因未达人均35港元的最低消费要求,与店员发生激烈争执。

据现场描述,店员以粤语提示“四人需消费140港元”时,游客中的男性成员情绪激动,高声反驳:“我们不是乞丐!这样不合理!”并指责餐厅“难怪没人来”。尽管店员随后让步至按三人最低消费105港元结算,该游客仍拒绝付款,称“不接受歧视性消费”,双方僵持近20分钟,最终发帖人“不堪其扰”结账离场。

该帖文发布后,社交平台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50万次。批评者认为,游客“无视规则”的行为损害香港服务业生态。

网民“港岛观察者”:表示“来港旅游前应做好攻略,接受当地消费习惯,而非以‘穷游’为借口破坏规则。”旅游业从业者李女士则认为“部分游客过度追求低价,甚至要求商家提供免费服务,长期将压低香港旅游服务品质。”

然而,亦有网民指出,商家需反思“最低消费”规则的合理性,内地游客张先生表示“香港餐厅人均消费普遍较高,若强制最低消费,对家庭游客或预算有限者不公平。”经济学者陈教授表示“香港服务业依赖高端消费,但近年内地游客结构变化明显,商家需适应平价旅游需求,而非简单归咎于游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