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蹲在地头抽烟,望着西北天压过来的铅灰色云团直皱眉。手机里村群消息蹦得飞快,中央气象台的预警跟着响起来:鲁西北东部和半岛地区,今儿个怕是要遭强降雨。都说"立夏不下,犁耙高挂",可这雨带夹着雷暴大风,谁能放心?



下午两点刚过,德州的老李看见天边闪过蓝紫色电光,雨点砸在塑料棚上噼里啪啦像炒豆子。鲁西北的雨先落下来,小到中雨里混着碎冰粒,打在刚抽穗的小麦上,秆子都跟着往下弯。

半岛那边更凶,烟台的王大姐盯着天气预报直叹气,中雨局部大雨,还可能有冰雹,自家果园的苹果花才谢不久啊。"去年雹子砸了三亩桃,今年可别再来这茬!

"微信群里有人发语音,声音里带着颤。气象图上,雨带正自西向东跑,鲁中的东部和半岛地区颜色越来越深,像打翻了墨水瓶。



济南的老张掰着指头算:五月初这场雨,按说该润润春播的玉米苗,可这么大的风,刚插的秧苗能扛住不?

淄博的刘叔站在大棚外犯难,天气预报说有短时强降水,这棚子地基去年刚加固过,不知道能不能顶得住。最揪心的是冰雹,那玩意儿砸下来,庄稼叶子全成筛子,果子更是留不住。

青岛的气象数据显示,往年五月冰雹天虽不多,但一旦遇上,减产三成都是常事。



咱农友真是靠天吃饭,这天气说变就变,前几日还晒得脱皮,今儿个就裹上外套防冷。"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可立夏了反倒闹起雹子,老辈人传下来的农谚,好像有点对不上茬了。有人说这是气候反常,也有人嘀咕是不是哪里得罪了老天爷,其实咱都知道,天气这事,科学道理更靠谱。

但眼下最急的,是抢在暴雨冰雹前,把能收的先收了,能盖的先盖上。

聊城的张大哥带着全家收蒜薹,手电筒照在地里,青葱葱的蒜薹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掰下来的速度赶不上雨落的速度。



菏泽的王大嫂望着满院子的晒花生,急得直跺脚,刚晒半干的花生要是被雨淋透,霉点能爬满整颗果。气象专家说,这种强对流天气近年越来越频繁,可咱庄稼人不懂那么多,就盼着有个准头的预报,好提前做打算。这场雨下到半夜,半岛地区的雨量明显加大,威海的李大爷听着雨打窗户的声响,心里默念着"别下了别下了"。

第二天清晨,太阳露了个脸,可地里的景象让人心揪:鲁西北的小麦倒了一片,半岛的果园里落满残花碎叶。万幸的是,这次冰雹没大范围下,多数地方只是掉了几颗小冰粒,算是虚惊一场。

但没人敢掉以轻心,气候变化摆在那儿,今年的天气,明显比往年更折腾人。就说济南吧,五月初的温度忽高忽低,前天还穿短袖,昨儿就得套长袖,庄稼的生长节奏都被打乱了。农科院的人下来调研,说这种极端天气对农作物影响大,得想办法搞设施农业,可建大棚的成本,又有几个农户能担得起?



"靠天吃饭没错,但不能光等着天老爷施舍。"村里的老把式发话了,大伙觉得在理,可具体咋做,还得慢慢摸索。这场雷雨过后,地里的活更忙了:扶倒伏的小麦,补栽被砸坏的菜苗,给果园打药防病害。

庄稼人的日子,总在风雨里盼着晴,可这风雨啥时候来、多大劲儿,咱心里头,还真得有本明白账。说到底,天气预报再准,也得咱自己有应对的法子,不然每回天灾一来,慌的还是咱自个儿。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