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0月中旬,赵尚志率姜立新、张凤歧、赵海涛、韩有组成小部队,携武器和十几公斤烈性炸药,从伯力先乘火车后转乘汽车到达黑龙江沿岸,秘密渡江后在萝北县境登岸。
赵尚志这次回东北,已下了决心:“宁肯死在东北抗日战场,也不再回苏联。”他们一行5人在大马河口向南经4天艰苦跋涉,到达梧桐河上游老白山地区,并选定老白山东南坡姜把头趟子房作为活动据点,隐蔽等待执行预定任务。
此前,曾长期担任抗联高级将领而今被撤职无官一身轻的赵尚志,提出了率小部队回东北执行任务的请求。这是一项九死一生的任务,他得到苏联远东军的同意,组织了一支精悍小部队回东北执行秘密先遣任务。
赵尚志在姜把头趟子房一直待命两个月,也无苏日开战的消息。英雄不甘寂寞,渴望战场硝烟。他决定不再继续等下去,率部走出隐蔽地点,冒险到周围趟子房开展活动。
时值隆冬,小部队冒着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严寒,趟着没膝深的积雪,在小兴安岭密林深处梧桐河及汤旺河上游,串连了董家大营、四海店板子房等四五个趟子房,并吸收采集皮货的青年王永孝入队。
1942年1月中旬,赵尚志与小部队6人在鹤立、汤原北部活动时,因已到规定返回日期,赵尚志决定派赵海涛、张风歧、韩有三名队员返回苏联汇报情况,自率姜立新、王永孝返回姜把头趟子房。
赵尚志在鹤立、汤原一带活动的消息,在1941年12月下旬被日伪所侦知。
伪鹤立县警佐、兴山伪警察署署长田井久二郎与该署特务主任监督尉东城正雄,将这一情报作为甲种情报报告上级,并制定了诱捕赵尚志的计划,敌人派特务刘德山等人于1942年1月下旬伪装成收山货老客,进入立县北部山区。
2月初,刘德山找到了赵尚志一行,并向其提供了日伪情报,取得了赵尚志的信任,赵尚志发给刘德山步枪一枝和子弹200发,手榴弹2个。
不久,田井久二郎再派二号特务张青玉进山执行同样的任务。2月8日,张青玉在梧桐河以北40公里处姜把头趟子房找到了赵尚志小部队。赵尚志需扩充小分队兵力,未进行必要的审查,便允许张青玉加入部队。此后,赵尚志计划袭击梧桐河伪警察分驻所,以便夺取武器、弹药和粮食。
张青玉按事先的约定,奔往伪警察分驻所急报。2时30分,在梧桐河担任警戒任务的伪县警备队队长穴泽武夫带12名伪警察、14名伪警备队员组成“讨伐队”,带特务张青玉于2时40分出发急扑赵尚志暂时停留现场。但当他们潜至距房子约四百米地点时,被机警的赵尚志发觉,突然射击,敌人遂立即就地散开应战。
敌人为了切断赵尚志的退路,派队长等五人向后方迂回,交战约十五分钟。战斗进行时,赵尚志立刻命令姜立新携带装有秘密文件及活动经费的文件包转移,他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亲自担任掩护。姜立新突出包围后辗转抵达苏联。
激战中,紧跟赵尚志背后的刘德山向赵尚志近距离突然射击,子弹从赵尚志腰间后右下部打进,斜从小腹与胯间穿出,伤势极为严重。
赵尚志知道被暗算,强忍疼痛迅即反过身来开枪将刘德山击毙,随即昏倒。赵尚志苏醒过来,忍着剧烈伤痛,切齿痛骂,八个小时英雄就义,时年34岁。日寇割其头颅,抛躯体入松花江冰窟中。
赵尚志将军抗战功绩:
1. 洼大张伏击战(1936年)
赵尚志率部在通河县洼大张地区以自制的抬杆子枪设伏,歼灭日军200余人。
2. 冰趟子战斗(1937年)
在黑龙江通北冰趟子,赵尚志以200余战士伏击日伪军800余人,毙敌300余人,缴获九二式重机枪等装备,并夺取日军棉衣解决部队冬装问题。此役被日军称为“冰上噩梦”。
3. 乾松顶子伏击战(1934年)
赵尚志率哈东支队在宾县乾松顶子沟设伏,以两人一组背靠背隐蔽的战术,诱使伪军自相残杀一夜,击退五百余敌军。
4. 突袭乌拉嘎金矿(1939年)
率百人小分队突袭日军黄金命脉乌拉嘎金矿,乔装潜入后全歼守敌,缴获沙金、电台及2000袋面粉,瘫痪日军黄金掠夺体系半年之久,被日军哀叹为“北满黄金动脉的致命重创”。
5. 创建抗日武装
1933年组建珠河反日游击队。后发展为东北抗联第三军,开辟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成为东北抗联的核心力量。
6. 统一北满抗日力量
1936年任东北民众反日联军总司令,极大提升了抗联战斗力。
7. 松嫩平原战略远征与游击战
在极端恶劣环境下开展游击战,打破日军多次“讨伐”,与杨靖宇并称“南杨北赵”。
赵尚志的抗战功绩不仅在于军事胜利,更在于他以生命诠释的民族气节,其事迹至今仍被铭记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典范。致敬赵尚志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