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争迷雾中的认知突围:当代"投降主义"与"速胜论"批判
当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掀起全球贸易战时,国内舆论场又浮现出种种谬论。
一种是“见好就收”。某些人认为中国“硬刚”下去终难持久,如今特朗普政府似有松动,就主张应当点到为止、少输当赢,尽快让步妥协达成协议,避免进入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
让我想起1938年徐州沦陷后的混乱局面。那些主张"见好就收"的绥靖主义者,与当年鼓吹"战必亡国"的汪精卫之流何其相似奈尔!
这些人根本不懂,在霸权主义面前,退让一步就是万丈深渊。历史已经证明,对美妥协换来的从来不是和平,而是更猛烈的打击——看看日本签下"广场协议"后的三十年停滞,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另一种是“胜利在望”。看到美国出手混乱、“口风”软化就盲目乐观,认为“美国怕了”,乐观预测贸易战胜负已分,中国马上就能取得彻底胜利。
这些高喊"胜利在望"的盲目乐观者,则重现了抗战初期"三个月灭亡日本"的幼稚病。
必须清醒认识到:美国GDP仍占全球24%,军费开支相当于其后9国总和,科技霸权(如半导体、工业软件、AI底层等)覆盖全球80%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这样的对手,会因短期市场波动就认输吗?这种轻敌思想比枪炮更危险。
当前舆论场中,“见好就收”的绥靖思想,与“速胜论”的盲目乐观皆属危殆。
历史总在血与火的淬炼中给出答案。抗战时期,有人鼓吹“武器不如人,战必亡”,也有人妄言“国际调停可毕其功于一役”。
而毛泽东以唯物辩证法洞穿迷雾: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决死的战争”,胜负取决于“全部问题的根据”。
回望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痛斥“亡国论”与“速胜论”,今日中美博弈的本质,恰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新时代持久战”,是新兴大国与守成霸权在全球化时代的全面较量,其长期性、复杂性远超军事层面,直指制度、科技、民心等根本性命题。
二、霸权逻辑与“软骨症”可以休矣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本质是帝国主义“丛林法则”的现代演绎。其所谓“对等关税”,实为单边霸凌的遮羞布。
须知,美国自1894年GDP跃居世界第一后,对英国、德国、日本、欧盟的每一次打压,皆以“国家安全”为名行遏制之实。
今日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若幻想妥协可换喘息之机,无异于重蹈《塘沽协定》之覆辙!
某些人患上的三种“病症”令人警醒:
“让步保平安”症。殊不知霸权从无餍足。2018年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对大豆加征关税直击美国农业州,迫使特朗普回到谈判桌。今日若退让,明日美方必以芯片、能源、金融为要挟筹码。
“技术依赖”症。部分企业仍迷信“造不如买”,却忽视华为遭断供后,以“鸿蒙+麒麟”绝地反击的启示。没有“两弹一星”式的自主意志,何谈大国尊严?
“轻敌速胜”症。近几日特朗普政府的态度确实出现了一些缓和,定向“关税豁免”等政策与最初的狂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又有人开始盲目乐观,认为中国很快会赢得胜利。但我要明确地告诉大家,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如今的特朗普政府,可谓翻脸如翻书、视国家信誉如无物,每天都在否定前一天的自己,甚至连日放出“中国已上门求谈”之类假消息混淆视听。面对霸权主义“交易的艺术”,中国忍一时,换不来风平浪静,退一步,得不到海阔天空,对方只会得寸进尺、予取予求。
眼下,在美方分明还在继续玩弄手段之时,我们岂能一厢情愿指望口头表态或一纸承诺有什么保质期呢?
毛泽东曾断言:“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面对美方“交易的艺术”,唯有以“底线思维”筑牢反制壁垒。
美方的第一轮攻势无疑踢到了铁板,但我们必须看清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和残酷性。
其一,尽管美国正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但今天的美国在经济总量、科技水平、企业创新、人才数量等各个方面仍具优势。美国在高端制造业、科技研发、金融等领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美元仍占全球支付47-50%,欧元约23%,人民币约2.5%-3%。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覆盖107个国家和地区,但实际交易量仍远低于美元,支付领域还处早期阶段。
在力量对比尚未发生根本性逆转的阶段,他们会利用这些优势对中国进行打压,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势头,对中国造成一定冲击。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差距,同时也要看到这些正是我们努力追赶、超越的方向。
其二,总体来看,遏制中国发展是美国的一项长期战略。二战结束以来,对于世界第二,美国从来都是竭尽一切手段进行打压,因此即便美国两党轮流坐庄各唱各调,但美国对华封锁遏制也不会真的翻篇。
美国政客们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利益和霸权地位,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冷战时期,试图通过打压其他国家来维持自己的绝对优势。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应对美国的挑衅。
其三,客观地说,我们在扩大内需、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包括消费增长动力不足,制造业大而不强,低端产能过剩,生产性服务业滞后,产业升级存在,瓶颈基础研究薄弱等等,这些问题需要认真解决。
但是中国发展势头强劲,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规模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充足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以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赋予中国发展的韧性和回旋空间。
三、持久战的三大战略支点
(一)力量对比:正由敌强我弱转向敌消我长
1、经济实力:2024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17万亿美元,中国为19.55万亿美元。但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30%(美国仅15%)。特别是美国经济空心化,制造业占比仅11%,靠美联储滥发美元收割全球,通胀顽疾难除。而中国超大规模市场,14亿人口消费升级,内需对GDP贡献率超80%。
美国贸易战虽对中国部分产业出口造成冲击,但中国在全球许多领域仍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且通过市场多元化等策略降低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2、科技实力:美国控制48个关键领域中的34个。同时对中国部分新兴产业加征关税,试图遏制其发展。但中国全产业链优势明显,联合国41个工业大类齐全,在5G、量子通信、高铁等领域已实现反超,新质生产力持续突破。未来5-10年是关键窗口期,若能在半导体、新能源、AI等领域实现突破,将显著缩小与发达经济体的高科技差距。
3、金融实力:美元全球储备货币地位虽短期难撼动,华尔街主导全球资本流动(美股、美债市场深度远超中国),科技金融(如AI量化交易、加密货币)仍领先,短期看,美元体系难以替代。但中国在局部领域(贸易结算、金融科技)有优势,长期看,人民币国际化+数字金融可能改变格局。
(二)制度博弈:资本主义危机VS社会主义韧性。
美国政治学者福山曾妄言“历史终结”,而今美式民主深陷“三重悖论”:一是资本绑架政治:军工复合体推动对华鹰派政策,波音、雷神等巨头成贸易战幕后推手。二是社会撕裂加剧:1%富豪占有38.6%财富,红蓝对立演变为政治内战。三是治理能力退化:基建评级仅“C-”,得州大停电暴露体制僵化。
中国则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实现战略突围:科技攻坚战,北斗组网、空间站建成、量子计算领先,研发投入全球第二。全国一盘棋,东数西算、南水北调等工程,彰显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三)民心向背:霸权失道与多极共兴。
美国联盟裂痕。欧盟对华光伏、电动车制裁遭成员国抵制,美国的小兄弟日韩澳加等相继对华示好,都想通过与中国合作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
美式“规则”遭全球觉醒。非洲拒绝“债务陷阱”污名化,中非贸易额20年增长20倍。 拉美掀起“去美元化”浪潮,巴西、阿根廷推动人民币结算。
中国“和合”理念深入人心。共建“一带一路”拉动万亿美元投资,创造42万个海外岗位。全球发展倡议获100余国支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联合国决议。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今天的中国是比美国大得多的贸易伙伴,这限制了特朗普对他们的施压。
澳大利亚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今年1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全球约70%的经济体(145个)与中国的贸易额超过了与美国的贸易额;中国是60个经济体的最大贸易伙伴,几乎是美国(33个)的两倍。
美国想胁迫别国与中国脱钩,门都没有!
四、决胜持久战的五大战役
80多年前,毛泽东预言抗战将经历“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今天的中美博弈,我们同样需要清醒认知。
我认为当前处于"战略防御"向"战略相持"转换的关键节点。
这将是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双方的力量对比将发生一定变化,但斗争将更加激烈和复杂。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被美国的挑衅和威胁所动摇。要形成“不对称优势”,如稀土制衡、数字主权,加快自身的发展,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1952年上甘岭战役,美军发射190万发炮弹未能攻克我军阵地。今日中国更需发扬“上甘岭精神”——在芯片战场、金融战场、舆论战场上寸土必争。
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也得不到尊重。为一己一时私利,以损害别人利益来换取所谓豁免是与虎谋皮,最终只能是两头落空,损人不利己。
对此,当前我们必须打好“五大战役”:
(一)科技突围战。卡脖子清单变“攻坚榜”:光刻机、航空发动机、工业软件实施“揭榜挂帅”。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德国“隐形冠军”模式中国化,突破细分领域垄断。 目前华为五年投入9700亿研发经费。长江存储突破232层3D NAND技术封锁。C919斩获1200架订单打破波音空客垄断。
(二)金融保卫战。加速人民币国际化:扩大CIPS系统覆盖,推动油气贸易本币结算。筑牢金融防火墙:严控资本无序外流,打击做空势力。
(三)产业升级战。传统产业“智改数转”:纺织、机械等行业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新兴产业“换道超车”:量子信息、脑科学等布局未来赛道。
(四)舆论反击战。揭批美式双标:对比“北溪”爆破案与华为安全指控,揭露“规则霸权”。构建国际话语体系:依托TikTok、Shein等平台传播真实中国。同时凝聚民心,弘扬“硬核爱国”,从“国货潮”到“芯片捐赠”,激发群众斗争智慧。强化底线教育,在中小学教材增补“科技抗战史”“经济安全课”。
(五)军事博弈战。粟裕大将曾说:"打仗不是赌博,不能凭侥幸。"面对美方挑衅,我们必须在台海、南海保持常态化战备警巡。加速构建"三位一体"核威慑力量。定期举行跨区域联合军演,让敌人清醒认识到:中国军队有决心、有能力粉碎任何挑衅!同时,中国军队也有决心和能力扫除一切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绊脚石。
最近,网络上盛传三段话,读后令人热血沸腾。
1、我们的钱可以用来做军费,但不能用来当赔款。我的身体可以牺牲在战壕里,但不能让人屠杀在万人坑里。
2、先辈从未低头,吾辈岂能弯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岭,干,就是了。
3、第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第二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吾辈岂能因一时的困难,把前辈流血牺牲、挨饿受穷换来的尊严给丢了。
总之,面对美国霸权主义,畏战必亡,敢战方存。只要我们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持久战中积小胜为大胜,终将迎来“东风压倒西风”的战略反攻时刻。
新时代的《论持久战》,必将由14亿中国人民共同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