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州的“独立宣言”:一场经济主权的突围战
当94岁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被曝“出山”斡旋中美关系时,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纽森却向世界扔下一颗重磅炸弹——“加州不是美国”,并宣布起诉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要求法院判定其“非法”。这场诉讼不仅是美国首个州政府挑战联邦关税的案例,更被外界解读为一场“经济独立运动”的宣言。
“特朗普的关税不代表所有美国人!”纽森在社交媒体上的视频中,将加州称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强调其3.9万亿美元的GDP规模、占全美14%的经济贡献,以及与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的深度贸易绑定。他甚至直接向全球贸易伙伴喊话:“加州仍将开放!”——这无异于在联邦政府的对华关税战中,公开竖起一面“反旗”。
二、象征意义VS现实困局:纽森的“政治豪赌”
纽森的“硬气”表态看似掀起了反抗特朗普的浪潮,实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
1. 民主党反击的“冲锋号”
作为2028年总统大选的热门人选,纽森此举本质是民主党的集体行动。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美国通胀飙升、供应链断裂,民主党借机将“经济灾难”的标签贴向共和党。纽森的起诉不仅为民主党积累了政治资本,更将加州塑造成“理性贸易”的标杆,与特朗普的“保护主义疯子”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2. “独立”幻象下的现实枷锁
尽管纽森宣称“加州不是美国”,但宪法规定关税权属于联邦政府,州政府无权单独缔结国际贸易协议。加州的诉讼虽可能暂缓部分关税实施,却无法改变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合法性争议。更讽刺的是,加州高达145%的中国商品关税仍在执行,当地电商卖家仍因进口成本暴增面临破产。
3. 经济撕裂的代价
加州的“反叛”背后是切肤之痛:全球80%的杏仁产能因关税面临崩盘,长滩港货运量预计暴跌20%,6万家小企业出口受阻。纽森试图通过750亿美元的电影税收补贴争夺好莱坞产业,却难敌加拿大、英国的成本优势。这场“独立秀”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加州再强,也逃不出联邦体制的牢笼。
三、全美“起义潮”:特朗普的“众叛亲离”
加州的起诉只是冰山一角,特朗普的关税战已引发美国社会全方位反弹:
- 政坛分裂:共和党内部多名议员联合民主党推动法案,要求总统征收关税前必须经国会批准;前总统奥巴马、克林顿、拜登集体发声,指责关税战“摧毁美国经济”。
- 资本反噬:马斯克、巴菲特等商界巨头公开批评特朗普“将贸易武器化”,特斯拉因中国反制关税损失惨重,硅谷科技企业担忧供应链断裂。
- 民众怒火:美国普通家庭因关税年均多支出3800美元,生活成本飙升催生多地抗议活动,甚至出现“抵制特斯拉”的极端情绪。
更致命的是,12个州已向国际贸易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终止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这场“地方包围中央”的戏码,暴露出联邦与州权博弈的空前激化。
四、关税战的本质:一场“合法性危机”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仅撕裂美国社会,更动摇了宪政根基。
总统权力的“越界狂欢”
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单方面加税,被法律专家指责为“滥用紧急状态”。该法案初衷是应对国家安全危机,而非服务贸易保护主义。加州诉讼直指其“违宪”,最高法院若援引“重大问题原则”,可能推翻特朗普的关税令。
经济自杀的“死亡螺旋”
耶鲁大学测算显示,特朗普关税将推高美国通胀2.3%,导致GDP下降1%,损失超34亿美元旅游业收入。而中国的反制关税精准打击农产品、影视产业,让加州杏仁农场主被迫贱卖土地,好莱坞加速外流。
全球秩序的“破坏者”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贸易战没有赢家”,但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已演变成“美国孤立”。加州试图绕过联邦与各国单独谈判,恰恰证明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正在崩解。
结语:一场注定失败的“帝国黄昏”
纽森的“加州独立”宣言,本质是全球化与民粹主义碰撞下的荒诞缩影。特朗普的关税战非但未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将其推向宪政危机、经济分裂与国际孤立的深渊。当各州纷纷揭竿而起,当资本与民众集体倒戈,这场“一个人的战争”注定以惨败收场。
历史的讽刺在于:曾被黄金潮推向繁荣的加州,如今却因一场“关税潮”成为反噬帝国的先锋。或许正如基辛格所言:“美国最大的敌人,从来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