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汉蹲在田埂上,手指搓着半黄的麦穗直叹气。今儿个立夏碰上限甲日,村里的老辈人一早就在村口嘀咕。



“立夏逢换甲,有雨也别下”,这老话像块石头压在大伙儿心里。

天刚蒙蒙亮,东边云层就泛着青灰色,透着股雨意。

咱都知道,立夏是庄稼拔节的节骨眼,小麦正忙着扬花授粉呢。可偏偏赶上甲戌日,按干支历法说,这可是个“换甲”的关键日子。

老辈人常说“久雨久晴看换甲”,换甲日的天气,能兆十天的光景。



要是今儿个下雨,怕不是要连着阴十来天,麦穗可经不起这么泡。你瞅那麦田,穗头刚泛黄,麦粒还没灌饱浆,全靠这几天晒太阳。

南边地里的油菜也等着收呢,菜籽荚见不得雨水,一淋就炸荚掉粒。

“立夏十日三样黄”,枇杷杏子刚挂色,麦田正盼着晒灌浆。可这老天爷的脸色说变就变,云层越压越低,风里带着潮气。张大爷吧嗒着旱烟袋,盯着天嘟囔:“早年头换甲雨是盼着解旱,如今咋成了愁事?

”可不是嘛,现在正是抢收抢种的时候,连阴雨比旱魃还让人慌。年轻点的庄稼把式不懂这些老讲究,还笑老人迷信,可田里的活计不骗人。去年收麦时遇连阴,麦粒在穗上发了芽,晾了半个月才勉强入仓。



这会儿村头的大喇叭响了,说气象站预报午后有中雨,大伙心里一沉。

王老汉站起身,拍了拍裤腿上的土,朝着地头的水泵走去。

他心里清楚,真要连阴雨来了,排水防涝比啥都紧要。

可老一辈传下来的农谚,说的是“有雨也别下”,图的是个顺当。现在的天儿,跟过去不一样了,可庄稼人的指望,没变过。



你说这老祖宗的话,到底是经验还是巧合?

咋就掐得这么准?

麦田里的麦花还在扬,细细的花粉落在叶面上,经不起雨点打。

要是真落了雨,花粉被冲掉,麦穗结粒少,秋后的囤子可就瘪了。



村里的气象员小李蹲在观测站,盯着湿度计直皱眉,数据跟老说法对上了。这事儿怪就怪在,节气和干支的轮回,总在关键时候给人出难题。咱农民靠天吃饭,不怕出力,就怕老天爷不按常理出牌。

“立夏遇甲雨,收成全看天”,这话虽糙,却是实在话。

这会儿雨点开始砸下来了,王老汉望着自家麦田,轻轻叹了口气。

雨丝里混着泥土味,本该是好闻的,可这会儿却让人心里发紧。到底是老辈人的老话灵验,还是今年的气候格外反常?没人说得清。

但有一点大伙都明白,庄稼的收成,从来都系在这阴晴雨雪上。这场立夏的甲日雨,下在了地里,也下在了每个庄稼人的心里。往后的十来天,是涝是晴,才是真正考验收成的时候。

咱就盼着,老辈人的担忧是多余的,盼着这场雨下得适可而止。毕竟,麦囤要满,粮仓要实,才是咱农民最大的念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