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732

阅读预计10分钟

作者 |P・R・尚卡尔(P R Shankar)

编译 | 许丙南 阿斯兰

编译审核|胡可怡

本期编辑|代思佳

本期审核|江怡

编者按

近期,印度前陆军中将P・R・尚卡尔在油管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分析“中国近期突然加大对印度示好”的动因。作者指出,在全球力量格局重塑之际,面对美印俄可能形成的新三角关系,以及自身在经济和国际话语权方面的困境,中国亟需拉拢印度以避免被边缘化。尚卡尔还认为,中国试图借助“龙象共舞”“文明古国合作”等软性话语对抗美国主导的秩序,并削弱印美战略伙伴关系,但中国的示好缺乏对中印边界等核心问题的“实质回应”,动机明显功利且缺乏可信基础。在“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迅速推进背景下,中国忌惮印度的地缘经济崛起,因而加速调整对印策略。尚卡尔提出,在中国的“拉拢”背后,掩藏的可能是更深的遏制、分化意图,印度应保持战略清醒,审慎评估来自任何方向的“热情拥抱”。需指出,该视频演讲立场预设明显,且多处信息明显有误,仅代表印度军方鹰派的一种典型对华逻辑。南亚研究通讯特此转录相关视频并编译本文,供读者批判参考。


图源网络

为什么中国要拉拢印度?为何会发生这样的转变?事实上,这种趋势在三月初已然显现。

近段时间,中国担心俄罗斯可能与之“脱钩”。美国正重塑全球格局,特朗普的一系列举措超出了中俄预期。站在中方视角,印度与俄罗斯关系密切,同时与美国也保持良好互动。如果“美印俄三角”浮出水面,中国势必被边缘化。

此外,中方还认为,特朗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印度的轻视,印总理莫迪2025年2月的访美行程并不成功,未能取得实质成果,甚至遭遇美方怠慢、冷遇。中国将印美这一不和谐状况视为拉拢印度的契机,这一考量背后存在着地缘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双重因素。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诸多挑战。欧洲的战略重心正向国防领域倾斜,中国难以切入;中美贸易则因美国设置重重壁垒而步履维艰。在这样的格局中,印度成为中国少数几个尚有潜力进一步发展贸易的主要经济体之一。在中国看来,如果印美关系进一步深化,将对中国极为不利。因此,拉拢印度几乎是其唯一的选项。

即便无法真正争取印度的全面支持,中国至少希望通过一定手段阻碍印美伙伴关系深化,这也是其积极接触印度的动机之一。这一战略意图在近期两会相关报道中有所显现。例如,《南华早报》刊载的一篇报道援引中国外长在两会记者会上的发言,标题为《在特朗普时代的动荡中,中国坚定定位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正义力量》。正如我此前所述,中国意在抓住当前时机,将自身塑造为全球稳定的捍卫者,并推动构建一个以中国为主导的“后美国世界秩序”。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对这一愿景的态度颇为乐观,并持续为此努力,同时试图在各方之间纵横捭阖。

《展望》(Outlook)的一篇文章称,中印应“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中印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此前,中方鲜有类似表态。此后,《今日印度》(India Today)对此进行了报道,几乎所有印度主流媒体均提及“龙象共舞”这一表述。

中国特朗普时代印度示好其筹码在于特朗普关税政策,这一直是中美博弈的焦点。印度国内不乏声音质疑:“我们为何还要继续与美国保持密切关系?”这一疑虑在一定程度上不无道理。然而,现实中印度仍需直面与美国交往的必要性。难道印度能够完全信任中国吗?显然不能。

这“龙象共舞”之说怎么又就冒出来了呢?我去搜索了一下,发现了这个有意思的内容,来自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中国外长的原话称,做相互成就的伙伴、实现“龙象共舞”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逻辑在于,中国和印度是彼此最大的邻国,所以两国之间理应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接着他们还说,“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共同任务是加快各自国家的发展振兴,双方理应相互支持而非相互消耗,密切合作而非彼此防范”,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他们没提到的是,中印什么时候解决边界问题呢?他们并没有谈及边界这个中印关系核心问题,只关注经济,他们似乎并不在意解决边界问题。

接着,中国又抛出“文明古国”的视角,强调我们都是古老文明,应当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维护好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同时有责任带头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很明显,就是指向美国:他们的潜台词就是“你看,我们两国都曾依赖美国,都吃到了苦头,而你现在若继续依赖美国,你又会处于何种境地呢?”这是他们试图传达的意思。

接着他们还说,“中印携起手来,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全球南方发展壮大就大有希望。”中国竭尽全力拉拢印度的意图彰明较著,印度该不该答应?显然不该。


视频截图。图源:油管账户GUNNERS SHOT

更有意思的是,当我针对这个特定话题做研究时,还看到了中国《观察者网》上某些学者对美印关系的分析。我打算之后再好好读一下,然后把里面的一些有趣看法跟大家分享。我们需要看清我们是在跟谁打交道,如果印度继续跟着中国做太多事,就太愚蠢了。此外,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中国媒体在说,印悄悄启动新一轮APP封禁,119款中国应用被列入封禁名单(注:此处为演讲者误读,该报道实际上是由南亚研究通讯转译自印度媒体《组织者》的报道内容,并非所谓中国媒体原创报道)。关于这些细节,我打算做一个更详细的分析,之后再出一期视频,到时候可以深入聊聊。


视频截图。图源:油管账户GUNNERS SHOT

好了,继续往下说,中国还担心“印度-中东-欧洲经济走廊”(IMEC),并且做了不少分析(注:此处演讲者将《南华早报》3月8日题为《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开始初具雏形》的报道界定为“中方战略界观点”,实际上,该文作者并非中国分析者,而是一位名为朱奈德·卡特朱< Junaid Kathju>的印度记者)。中国担忧的原因很多:IMEC是个现实威胁,而且马上将要重新启动。这些媒体还写道,“印度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开始初具雏形。”中国为什么害怕IMEC?其一就像我昨天讨论过的,“一带一路”倡议没有被当作经济复苏引擎在今年两会中出现,甚至都没有被提及。

其二,中国担忧IMEC一旦落地,将打破当前格局,使中国处于地缘经济上的不利位置。关于IMEC的具体内涵及其对印度的战略意义,我将在后续节目中专门探讨。但从目前的动态来看,一方面,中国积极寻求与印度改善关系,争取合作;另一方面,又对IMEC保持高度警惕。若该项目最终成形,将对中国原有的地缘经济战略构成实质性冲击。在此背景下,中国自然会尝试通过多种方式阻挠IMEC的推进,而争取印度,正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将这些动向联系起来,整体逻辑就相对清晰了。

那么中方怎么看待IMEC这篇文章说,IMEC不仅提升了印度的互联互通水平、经济机遇与国际地位,同时作为一个多国参与平台,与七国集团及区域国家协作,共同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这些参与方都很关键,包括沙特、阿联酋、约旦、以色列、希腊、意大利等等,虽然其中一些国家并不属于该地区,而是域外国家,但它们的加入本身就意义重大。很多国家此前已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一旦IMEC推进,他们在“一带一路”中的参与者角色就会被削弱,甚至完全转向IMEC土耳其、巴基斯坦将受到严重冲击。这个地区正在发生变化,比如中东和平进程、俄乌战争的可能收尾、特朗普对伊朗的外交动作……在这种背景下,IMEC正在成形。有人说印度没有什么国际影响力,我认为那简直是在“活在梦中”,无需多言,事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再者,IMEC的核心是为前往欧洲提供替代通路,避免经过传统上易受干扰的苏伊士运河和红海航道。这对印度以西的国家很有利,尤其是海湾国家,某种程度上可以把中国“锁在外面”。虽然中国在吉布提有一些军事部署,可他们仍然担心IMEC对其贸易运输通道构成挑战。这些也都是中方看法,不是我的观点。还有一点也引发了中国分析者的担忧——IMEC是一个多国协作项目,印度、阿联酋、沙特、约旦、以色列、希腊、欧盟、意大利、美国等国家都在其中,大家都有明确的利益诉求,都有意愿为IMEC的成功而合作,推动项目落地。未来,货物流通将是双向的,实现上下贯通。

与之相对,“一带一路”在结构上是单边性的——本质上是中国主导、其他国家在项目进展中处于次要地位。如今,许多国家都将中国及“一带一路”视为对自身利益的潜在挑战。因此,IMEC的成功概率反而更高。如果IMEC得以推进,“一带一路”的影响力也将萎缩,而这,正是中国所深感忧虑的问题所在。

因此,中国一方面警惕印度与美国及相关国家关系日益紧密,推动自身国际影响力的上升;另一方面,又试图通过释放善意以争取印度的合作。那么,这一策略能否奏效?印度应否接受?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真的接受了,那我们就成了最大的傻瓜——我相信这一点几乎没有人会存有疑问。

作者简介:P・R・尚卡尔,前印度陆军炮兵总监。现任印度马德拉斯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教授。

本文编译自油管账户“GUNNERS SHOT“2025年3月9日视频, 原文链接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6iZpp7_qGQ&t=1s

本期编辑:代思佳

本期审核:江怡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 为保2024大选,印人党打算收割这个群体的选票了.....

▲经报·96期 | 印落后中国16.5年,但正在快速缩小差距!

印国防工业大崛起?美国居然是印军火最大购买国…

研究 | 杨思灵:印巴围绕克什米尔争端的外交博弈及其影响

编译 | 枪击点燃火药桶,美印“准同盟”反而加速南亚局势失控?

更多内容请见↓

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