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网站4日援引法新社报道,印度3日扩大了针对巴基斯坦的措施,禁止印度用户访问巴基斯坦演员和板球运动员的社交平台账户,同时扩大了贸易封锁,停止了两国间的邮政服务。另据中新社援引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4日报道,巴基斯坦驻俄罗斯大使穆罕默德·哈立德接受采访时呼吁缓和印巴紧张局势。但他也表示,巴情报部门掌握了印方计划发动袭击的证据,如果巴基斯坦与印度开战,“巴基斯坦将使用所有常规武力和核武器”。



印度军事人员在市场上巡逻(资料图)

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枪击事件导致至少26名游客死亡后,印巴关系陷入新一轮紧张。据《今日印度》此前报道,印政府指责此次袭击与巴政府支持的恐怖组织有关,巴方对此予以否认。随后印度宣布了包括暂停执行两国1960年签订的《印度河用水条约》、关闭边境口岸、驱逐巴方人员在内的多个针对巴基斯坦的打击措施。而巴基斯坦也宣布了对印度关闭领空、暂停与印度的一切贸易以及降级两国关系等反制措施。

同时还有港口互禁,而且是在短短24小时内完成。从宣布到执行,动作雷厉风行,毫不拖泥带水。印度先是发布公告,禁止所有巴基斯坦船只靠近其港口;巴方随即以牙还牙,回敬对方同样的禁令。虽然实际上印巴之间的海运早已稀少至近乎无,但在政治意义上,这无异于彻底斩断了最后的象征性纽带。一场看似“象征性”的港口封锁,正在成为区域紧张关系的放大器。



莫迪(资料图)

中国在这场危机中的态度很明确。4月28日王毅应约同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达尔通电话,提出三点主张:第一要查清真相,第二要立即停火,第三要保障平民权益。这话听着官方,其实藏着大智慧。就像家里两个孩子打架,中国既不当裁判也不拉偏架,而是强调"有话好好说"。更关键的是,中国作为印度河上游国家,在水资源问题上拥有重要话语权。外交部发言人特意提醒印度:"任何单方面改变河流现状的行为都将受到国际监督。"

在印巴冲突的背后,大国的身影若隐若现。美国在南亚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利益。一方面,美国通过支持印度来制衡中国在南亚地区的影响力,试图在 “印太战略” 中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另一方面,美国利用巴基斯坦在反恐战争中的需求,维持对巴基斯坦的影响力,以确保其在阿富汗等地区的战略目标。俄罗斯则通过军售等方式维持与印巴两国的双边关系,以平衡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



莫迪(资料图)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克什米尔问题,可能都被印巴双方,不约而同地当做“泄压阀”,转移国内的注意力。现在呢,莫迪政府正面临克什米尔、曼尼普尔邦等地安全环境恶化的压力,还需要转移民众对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的不满。巴基斯坦也好不到哪里去,国家深陷债务危机与能源短缺,军方与文官政府又在搞权力博弈,加之俾路支、信德地区的安全形势恶化。两边压力都很大,都需要转移矛盾。因此,两国都有借克什米尔问题发挥的需求。

而事件最大的反转点,在于恐袭凶手的身份至今成谜。 “抵抗阵线”在袭击后发声明认领,但巴基斯坦黑客组织“真主之剑”随即曝光证据,称声明是印度情报部门伪造的。 更蹊跷的是,袭击发生在美国副总统结束访印的第二天——她刚承诺帮印度“应对地区安全挑战”。《纽约时报》挖出一条线索:印度海军中尉遇害前,正在调查中国潜艇在印度洋的活动。阴谋论者猜测,恐袭可能是某些势力给中印关系“埋雷”,但印度政府坚决否认:“我们只针对巴基斯坦。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