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迄今唯一一部系统论述中国茶酒文化的著作,承载着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内涵精髓,实现了“文化”“科技”“产业”的跨界融合,为中国茶酒文化的传承、延续,为茶酒产品重归大众视野、助力健康生活,为茶酒产业高起点、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引——刘仲华
1
中国茶与酒的文化关系
酒和茶虽然形影相随,但因特质不一,精神导向并不一致,它们亦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和用度,故茶与酒出双入对,如胶似漆。总体而言,它们之间的关系则为取长补短、互通有无,甚或相克相生。
茶酒诞生必然性
中国人的思维是“易”的思维,即变的思维,我们一方面渴望酒的极致。另一方面享受茶的中庸,一种调和的形态就此诞生。
故,茶酒的诞生具有历史发展、科技进步、哲理互搏的必然性,逐步探寻茶与酒逐渐演变出“茶酒”的基本路径,将是当今科技时代下应运而生的新课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茶酒在生活中的渗透,结缘文字艺术。
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和酒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消费品,与中国的文字艺术结下了不解之源。茶有茶诗、茶文、茶对联、茶歌舞、茶戏曲等艺术形式,酒有酒诗、酒令、醉拳、酒书法、酒绘画、酒歌等艺术形式。
唐代—周昉《调琴啜茗图》
图片来源: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作为物质形态的茶与酒,一旦成为精神饮品,就渗透在文人的笔触中。苏轼《望江南》词曰:“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2
当代茶酒酿造—古人梦终得偿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跨界应用技术团队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茶酒技术攻关与产品研发以来,经历30余年,研发了茶酒酿造技术,并与白酒龙头企业之一——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实现成果的转移转化与技术升级,创新研制茶酒的标杆产品——茗酿。
3
素业茶院
茶酒调饮
冰菊物语
茗酿茶酒+平阳黄汤等进行调配出品。
赤霞
茗酿茶酒+霍山黄大茶等进行调配出品
清平调
茗酿茶酒+春韵兰香(生普)等进行调配出品
4
联系方式
贾磊(分社长、副编审)
134 8868 0401(同微信)
为深入探讨未来食品在大食物观框架下的创新发展机遇与挑战,促进产学研用各界的交流合作,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动物替代蛋白)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科学工程学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农业研究所、四川大学农产品加工研究院、西昌学院农业科学学院、宿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联合大学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2025年5月24-25日在中国 四川 成都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食品产业在当前复杂多变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并着重关注食品科学、营养安全保障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研发,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和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将与国际谷物科技协会(ICC)、湖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现代食品创新研究院共同举办“第十二届食品科学国际年会”。本届年会将于2025年8月9-10日在中国 湖南 长沙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进行注册
会议招商招展
联系人:杨红;电话:010-83152138;手机:13522179918(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