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人文社科类新书出版呢?一起来查收这份书单吧!

1


《盲点:为什么科学不能忽视人类经验》(The Blind Spot:Why Science Cannot Ignore Human Experience)

亚当·弗兰克(Adam Frank)等著,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25年4月

我们常以为科学能提供一种“上帝视角”,让我们看清客观现实的真相,但如果忽视了人的经验,人们反而可能会迷失方向。本书指出,科学应正视人类的主观经验,将其视为探索客观真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科学并非发现某种永恒不变的绝对实相,而是一种源于人类经验、不断修正与演化的认知方式。自启蒙时代以来,我们依赖科学回答“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但如果以为自己可以从宇宙“外部”来观察这个世界,我们就会忽略人类自身体验的重要性,而这正是“盲点”所在。这个盲点影响着我们如何理解时间、宇宙的起源、生命、量子物理、人工智能、意识,以及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地球。科学知识是人类经验与世界互动、共同演化的结果。现在,我们要重新思考科学的本质,建立一种新的科学文化。

2


《无法问责的机器》(The Unaccountability Machine)

丹·戴维斯(Dan Davies)著,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25年4月

航班超售、电话菜单断线、自动化金融交易导致市场崩溃等问题层出不穷,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是“问责下沉”——决策被交由复杂的规则和程序进行,导致错误发生时无法追溯到具体的责任人。随着现代生活日益依赖算法、人工智能和大型机构,问责缺失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日常生活的困扰,它让我们的生活和经济变得不可知,宛如一个无法解谜的“黑箱”。本书通过经济学与新闻学的严谨分析,探讨了复杂系统中缺乏个人问责的潜在危害。作者回顾了计算机时代初期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前瞻性预见,并介绍了英国学者斯塔福德·比尔提出的“控制论”管理方法,该方法强调优先考虑问责制。作者指出,如果“控制论”管理方法得到采纳,或许能避免当今的困境。全书分析了现代社会如何在缺乏有效问责的情况下渐渐走向功能失调,失去对复杂系统和技术的控制,并讨论了如何可能通过改革来解决这一根本问题。

3


《纽约市的流浪者:将边缘群体收容于沃德岛》(Exiles in New York City:Warehousing the Marginalized on Ward's Island)

菲利普·T. 亚诺斯(Philip T. Yanos)著,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25年4月

东河中的沃德岛距离曼哈顿、皇后区和布朗克斯不过一步之遥,却在近两个世纪里一直被与纽约市隔离开来,成为社会最边缘群体(无家可归者、新移民和被诊断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的“安置地”。直到今天,岛上仍有两所精神病院、多个收容所和戒瘾康复中心,容纳着逾千名居民,这些机构被用围栏与兰德尔岛公园的运动场和绿地隔开。在本书中,作者以鲜为人知的沃德岛故事为线索,从边缘者的视角重新审视纽约的历史与现实。他将自己在岛上的童年经历与岛屿变迁和美国城市精神健康体系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结合档案资料与对现任居民和工作人员的访谈,探讨沃德岛如何成为一个“放逐之地”,并揭示当前精神健康照护体系的深层困境。这片长久以来隐身于城市视野之外的土地正吸引人们思考它在新时代可能迎来的变革与重构。

4


《科学的竞争》(Science Competes)

巴里·博兹曼(Barry Bozeman)著,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2025年4月

在信息随手可得的时代,政策制定者和普通人一样,常常被大量真假难辨的信息所淹没。尤其在传染病激增、气候变化加剧等问题突出的当下,科学信息的准确性变得尤为重要。但面对混乱的信息环境,科学要如何赢得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与信任?本书提出,关键不在于一味强调科学的权威或增加其使用,而是要深入理解科学信息是如何被传达、解读与应用的,以及它在众多可用于政策决策的信息类型中所处的位置。政策制定不仅依赖科学,也离不开历史经验、现实考量与政治判断。因此,有效使用科学信息比盲目追求“科学至上”更为重要。科学的影响往往不是通过晦涩的理论体现,而是以数据、图表、模型等具体形式介入公共讨论。要让科学在政策中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或许需要从根本上改革现有的科学制度、规范和对科学角色的理解。

5


《我的税金:美国纳税的道德》(My Tax Dollars: The Morality of Taxpaying in America)

露丝·布劳恩斯坦(Ruth Braunstein)著,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2025年4月

美国人如何从道德层面理解税收制度?通过讲述多个群体的相关故事——从质疑税收合法性的反政府拒税者、反对将税金用于战争或堕胎的社会运动者,到将纳税视为责任和美德的倡导者,作者展现了税收在美国社会中所承载的复杂意义。尽管纳税常被视为一项枯燥的技术事务,但在集体仪式、公民教育、媒体宣传和街头抗议等社会实践中,它逐渐被赋予神圣或亵渎的象征意义。人们不只是关注钱被如何使用,更借此表达对国家的信任或抗拒。这些多元的理解方式深刻影响着公众对税收制度合法性的判断,并塑造了个体与国家的关系。通过文化社会学的视角,作者揭示了在价值观多元的社会中公民如何围绕自己的税金所象征的意义,重新建构他们与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并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税收、公共责任与公民身份的全新思维框架。

6


《权利与错误的分离》(Wrongs and Rights Come Apart)

尼古拉斯·科内尔(Nicolas Cornell)著,哈佛大学出版社,2025年3月

人们常常把“权利”与“错误”视为一体两面:当一个人受到伤害时,我们往往认为是其权利遭到了侵犯。在这种熟悉的道德观中,我们对他人的主张与对他们的指责似乎紧密相连。如果“拥有权利”仅意味着在受害时有理可依,那么“错误”与“权利”之间便几乎密不可分。但本书指出,虽然两者经常重叠,它们在很多情境下却呈现出系统性的差异,并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角色。作者指出,错误并不只是权利缺失后留下的痕迹,而权利也不仅仅预示着未来的责任。通过对非法承诺、宽恕、动物权利和经济剥削等议题的讨论,作者指出,潜在的“错误”并不能直接决定我们该如何行事,而“权利”也无法明确告诉我们在权利受损后应采取何种补救。唯有将两者区分开来,我们才能更清楚地认识人与人之间复杂且重要的道德义务。

(毛心怡/编译)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49期第7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