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教育知名媒体人 赵刚



2025年4月底,北京某知名大医院传出男医生生活作风问题,第三者、留学海归“董小姐”国内博士升学、医院入职等多方面疑点被曝光。面对成功人士背后的玄机,普通人留学还有意义吗?普通人还有成功的可能吗?

01国家卫健委出面调查说明什么?



2025年5月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显示:近日,我委关注到某医院胸外科肖某被举报所引发的相关舆情。我委已成立调查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联合有关方面对事件涉及的肖某、董某及有关机构等进行认真调查核查,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显然,官方“灭火”举动客观上说明“董小姐事件”造成舆论对公立医学院升学体制、公立大医院招聘体制的广泛质疑和强烈不满。

突破教育公平、就业公平的底线,“董小姐事件”引发众怒。

02董小姐的留学路径与奥巴马差不多



在国内升学、入职“不讲武德”的董小姐,留学模式倒是正规的。

她通过美国社区学院考入藤校哥伦比亚大学下属的巴纳德学院完成本科学习的路径在美国司空见惯,即前两年在社区学院学习,根据成绩和在校表现,后两年转入美国名校。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是从社区学院转到哈佛大学的。

而且,董小姐就读的巴纳德学院是美国著名文理学院,又是哥伦比亚大学下属学院,学位证书上一般注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字样。

03国内升学、就业重压下人人都想当董小姐?



“董小姐事件”的轰动效应在于国内升学、就业的大背景。

每年上千万高考考生以147所双一流大学为升学目标,每年300—400万人考研争取25%的录取名额,每年千万级的应届毕业生不知道有多少能找到工作,每年40—50万留学海归与国内毕业生共同竞争国内稀缺的就业岗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是能有董小姐的硬核关系,读博、进大单位都解决了!

这似乎能从一个侧面说明考公热潮的底层逻辑:

国家公务员考试年报名规模在200—400万人,平均每个公务员岗位的申请比接近1:100。国考的热度反映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权力左右关系,关系决定个人发展。

难道公务员考试都是凭关系通过的?显然不是,而且凭关系过考的往往只是低概率事件。

然而,当这样的低概率事件发生时,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对关系社会的预期。

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教育也好,就业也罢,人们的预期并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公平,而是对自身的公平程度。

04中国社会阶层固化了吗?



应届毕业生、留学海归趋之若鹜地报考公务员,这是最近30年中国教育、就业市场的最大变化。

这种供需关系背后,权力仍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国内、境外升学后,面对的就业市场仍是权力杠杆的管控,社会资源的再分配过程正是不同所有制与权力之间的博弈。

只要这样的社会游戏规则固化,成功与不成功都充满风险。个人奋斗所带来的改变仅仅存在于规则松动的间隙中,而短暂的市场狂欢后,人们看到的往往是规则再次板结,此前的个人成功很快撞在体制的南墙,这便是发展的天花板。

卫健委的调查很可能于事无补,但调查本身已经是互联网时代舆论、舆情倒逼机制的胜利,这是对抗社会游戏规则固化为数不多的手段之一。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通过舆论、舆情的力量超越社会游戏规则可能性微乎其微,更重要的是深入行业的“圈子”,国内如此,境外也一样。

05普通人留学还能找到好工作吗?



董小姐国内升学、就业的左右逢源是社会游戏规则的眷顾,尽管很多辩护者会说,个人努力也很重要,否则为什么是董,而不是别人?

其实,这种辩护反而强化了社会游戏规则固化的严重性,比董小姐更努力的人多的是,为什么最终还是董,而不是别人?

留学曾一度被当作突破社会游戏规则的新方式,在中国全球化初期的2000年代和2010年代,成就了不少抓住社会游戏规则松动期的普通家庭的学子。

不过,20多年间,中国社会的经济高增长期、留学人才需求高峰期都已过去。在中低速发展的形势下,国内高等院校扩招时代留下的“人才通胀”泡沫开始破裂,国内应届毕业生、境外应届留学海归交织的就业市场开始萎缩。

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相比毕业院校的资历,海归的工作经验、实习经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备受关注,对最终录取意义重大。

在经济形势趋紧时,用人单位的招聘更“务实”,即更看重能力,而不一定是名校的光环。

同时,国内“圈子”文化需要留学海归特别注意,不同行业的关系网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将所学专业与行业实际相结合,在行业“圈子”中研究供求运行规律。

留学从来都不是职场成功的保障,在社会游戏规则的压制下,国内毕业生、留学海归都面临与行业“圈子”之间磨合以及双向选择。

相比而言,留学所积累的社会关系便于适应境外职场“圈子”,中国留学生可以在国内职场、境外职场之间做出选择,而不是一味地在国内职场内卷。

董小姐在国内社会游戏规则语境中游刃有余,在境外未必吃得开。

而广大留学生需要另辟蹊径,把握境外社会运行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才能规避国内职场单一通道的风险。权衡个人价值生存、发展的环境因素,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这才是留学的意义,或者说,留学最后的红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