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汉蹲在田头搓碎土坷垃,小麦叶子卷得像烟卷,地皮裂的缝能塞进手指头。村广播晌午头还在喊“未来三天有雨”,他瞅瞅天,日头毒得能烤焦蚂蚁,压根不信。直到傍晚西北天压来铅灰色云团,风卷着碎麦秸呼呼打转,他才猛地站起来——天气预报里的雷暴大风,真来了。
这场雨分两拨儿。
头茬儿从5号晚上往西往东泼,鲁西北鲁中先挨淋,雨点里夹着雷声,局部地区不排除下成大雨暴雨,甚至蹦出小冰雹。6号早上雨势东移,半岛地区接棒,最大一小时能灌20多毫米雨水,可伴随的雷暴大风,让刚灌浆的小麦直打颤。
旱了快俩月的地,这会儿像久渴的汉子仰脖子喝水,可农民们盯着天犯难:雨是来了,可带雹子带大风,是解渴还是添乱?
参考前俩月的数据,山东春播时就没喝够水,4月降水量比常年少了三成多,小麦拔节期全靠抗旱浇水撑着。眼下正是小麦灌浆关键时候,地里正盼着透墒雨,可气象员说“局部雨量超预期”,言外之意是多数地方还是“地皮湿”。
更揪心的是那股黄淮气旋,带着冷空气和暖湿气流死磕,半空里撞出强对流,让本该温柔的春雨,变成带刺的“急性子”。鲁南的王大姐望着刚搭好的豆角架直叹气,去年雷暴把架子掀了个底朝天,豆角秧子折了一半。今年她特意多绑了几道绳,可听说这次阵风能到8级,心里还是突突跳:“麦子喝不上饱水就算了,别再把架子刮飞,耽误了夏茬收成。
”潍坊的老张蹲在育苗棚前抽烟,刚露头的玉米芽嫩生生的,他怕夜里降温冻坏苗,又怕暴雨冲了墒——种地的人,永远在跟老天爷打商量。
争议藏在“雨露均沾”里。
预报说鲁中鲁西北先下小雨,半岛后迎大雨,可丘陵坡地的旱田,能接住多少雨水?
靠天收的地块,最怕“局部暴雨”变“自家没雨”,就像去年伏旱,邻村淌河灌地,他们村眼巴巴看着云飘过,颗粒无收。“立夏前后种瓜点豆”,可这忽冷忽热的天,让等着播种棉花的农户犯难:播早了怕冻,播晚了怕赶不上墒,咋整?我个人觉得,这场风雨像老天爷出的一道难题。
旱区盼雨盼得望眼欲穿,可风雨带的“附加题”,让人心惊胆战。数据摆在那儿:4月全国平均气温第三高,山东大部偏旱,这会儿来场带雷暴的雨,虽说能缓解旱情,可风险也跟着来。
就像乡亲们说的:“宁可雨慢点儿下,别带雹子别带风,让麦子好好喝口水,比啥都强。”但现实是,天气不会随人愿。5号夜里的雷暴,已经让聊城部分农田遭了雹子,刚结穗的小麦被砸掉一层皮。
6号早上的大风,又把烟台海边的大棚膜掀起角,菜农们凌晨起来抢收,生怕雨水灌进棚里。
这时候才明白,农业靠天吃饭,可这天,从来不是单纯的“恩赐”,总带着考验,让人又盼又怕。
风雨过后,地里的景象各不同。浇过抗旱水的麦田,雨水渗得快,麦苗勉强挺直腰;没浇水的旱田,雨水在板结的地里聚成小水洼,渗不进去多少。刚出苗的玉米地,有的被大风吹得东倒西歪,有的因为雨急被冲了根,农户们得赶紧补苗、培土,跟时间赛跑。
可更大的担忧在后面:这场雨过后,山东还有没有透墒雨?
接下来的高温天,会不会让刚缓解的旱情反弹?这些问号,挂在每个农民的心头。他们守着土地,既盼着老天爷开恩,又清楚得靠自己张罗。
就像李老汉雨一停就往地里跑,看看小麦有没有被雹子砸,瞅瞅排水沟堵没堵——哪怕雨没下透,哪怕大风刮断了几根麦秆,日子还得接着过。农人的日子啊,就是在盼头和担心里来回磨,只希望这场风雨,能多给旱田解渴,少给庄稼添难,让今年的收成,别辜负了这几个月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