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还有什么药是真的吗?

央视前脚刚刚曝光了骗过上百万人的假药膏,后脚马上又揪出一堆保健品造假的“黑幕”。

这些黑心商家在电商平台上打着“全球购”的幌子,他们不但有齐全的进口手续,甚至还有其他国家公司开具的“经营许可证”。

可这些售价成百上千的高价产品,实际上成本仅有11.5元,利润高达1000%!

如果就连这些东西都是伪造的,那所谓的保健品我们还敢吃吗?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非遗传承人”竟是AI·】——»

在各大电商平台的销售榜单上,一款“苗古金贴” 曾经是当之无愧的顶流产品,稳居各大榜首。

京东和淘宝上它的月销售都过了万,在拼多多上更是显示已拼单超 300 万件。

它号称由传承 “千年秘方” 的非遗传承人制作,能缓解各种关节疼痛,更是打出了“三天见效”的噱头。



产品不仅有非遗传承人证书,还号称通过了二类医疗器械认证,看起来确实像模像样的。

很多有关节问题的中老年人纷纷把这款产品看作了“救命稻草”,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下了单。

可是等他们买回去后,发现所谓的“三天见效”完全是无稽之谈,甚至贴完还感觉更不舒服了。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当然是因为产品根本就不是货真价实的,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非遗配方”,而是普通小厂生产的贴牌货。

而所谓的非遗传人唐付政根本不是人!这可不是在侮辱人,因为他根本就是用AI合成的“虚拟人物”。

你是不是觉得非遗证书居然连AI都能认证很离谱?更离谱的是做个这样的“假证”居然只要1500元。

其实稍微一仔细看就能看出这个所谓的“非遗传人”面部表情僵硬诡异,一看就一股AI味。

可这些商家就是欺骗很多中老年人不懂这些,实在是可气又可恨。

而根据调查,这款膏药的成本居然才2.5元,可它在平台上可是标价59元的,这20多倍的利润都进了不法商家的口袋。



而所谓的“通过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就更是一种文字游戏了。

通过认证只能说明产品是符合卫生安全标准的,而并不能证明产品有宣传的功效。

目前相关产品已因涉嫌虚假宣传而下架,可令人心惊的是,市场上或许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苗古金贴”。



就比如之前央视就还曾报道过一起AI造假事件,犯罪团伙AI换脸假装国家院士来宣传自己的假药。

许多人出于对院士的信任而下了单,可买回去却吃出了毛病,严重影响了院士的名誉刻和自己的身体健康。

这些商家还精准投放流量,专门向50岁以上的人宣传所谓的各种“养生秘方”,很多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一套AI换脸换声设备甚至才几千块,成本简直低得离谱。

骗到钱后,他们就通过各种手段卷钱逃到东南亚,很多消费者想维权都找不到人。

希望相关部门的立法速度也能跟上技术进步的速度,严惩这些不法商家!



«——【·“保健品”还是“智商税”·】——»

现在很多人都对保健品有着更高的警惕心,那些来历不明的三无产品在现在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大半市场。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那些三无厂家也早已进行了升级换代,变着法地把自己包装得高大上起来。

《央视财经》在4月27日曾经曝光了一款号称“美国原装进口”的女性复合维生素。



它打着美容养颜,护甲养发的噱头,吸引了很多女性消费者的眼光。

打开它的详情页,也是显得非常高大上,有英文说明书、海关入关单,让人感觉非常地靠谱。

而且它还是从保税仓发货的,在大众认知里只有国家海关认可的产品才能进入保税仓,因此很少有人会怀疑它的来源。



点开评论区,那些发自肺腑的好评更是让消费者看了都“走不动道”。

“吃完真的皮肤变好了”、“给妈妈买的,妈妈说效果很好”这些来自消费者的信任背书更是大大增强了可信度。

可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所谓的美国进口在外国网站根本搜不到相关信息,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不法商家们在国内有自己的一个个小工厂,他们大量购买最低成本的原料,将产品制作出来。

而他们的生产标准甚至是“吃不死人就行”,更别提要达到宣传的功效了。

之后这批产品便会进行一系列包装,它们贴上非法渠道伪造的进口标签,然后再出国“旅游”一趟,回来就变成了进口货。



而经过这一遭“出口转内销”的操作以后,它们的身家最高能翻个几十倍。

最神奇的是他们居然连报关单和质检报告都能伪造,简直是让消费者们防不胜防。

现在已经不能说它是“智商税”了,很多高智商的消费者照样被骗,不得不感叹现在的骗子手段真的是越来越高了!



而把产品一送检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基本都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成分胡乱添加在一起的。

和它们宣传的功效简直是十万八千里,长期吃下来不但不能保健身体,说不定还会导致一些疾病。

就比如来自湖南的唐先生就表示,自己非常信任一款改善心脏的产品,吃了一段时间后差点因心律失常而进了医院。



这次被重点点名的企业有来自安徽的“全康药业”,它们在香港注册了皮包公司,之后在安徽生产。

之后他们便通过一系列的流程,出镜再入关,成了月销量好几万的“香港制造”厂家。



同样来自安徽的还有一家万顺制药,他们家也同样拥有好几款月销过万的“爆款产品”。

而他们的产品则是旅行的更远,甚至去到了澳大利亚再运回来,然后就变成了澳洲进口。



他们甚至还能口出狂言,表示“缺什么证件都能帮你们去办”。

虽然现在他们的工厂都已经被依法查办,但是这次的曝光让许多消费者们几乎彻底失去了对保健品的信任。



毕竟大家购买保健品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可如今却都因这些无良商家的一系列炒作而变成了“智商税”。

很多人都感叹:“看完这些,我实在是不敢再吃保健品了”!



«——【·结语·】——»

这些不法商家利由消费者的信任大肆敛财,是对消费者信任的背叛,更是对健康产业链的严重破坏。

这次的事件也提醒我们,以后买保健品还是擦亮眼睛吧!同时也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帮消费者们“避雷”。

对于这次的事件你怎么看?以后你还愿意买保健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光明网



央视财经



京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