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会八都——许江作品展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
湖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中共长兴县委宣传部
长兴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长兴杏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最葵园艺术中心
协办单位
长兴县美术家协会
支持单位
小浦镇人民政府
总策划
骆献跃
策展人
郭健濂
项目支持
邬大勇、周艳、王超
项目策划
奚伟恕、奚忠恕、胡水樑
项目执行
杨罡、盛元俊
5月1日,“杏会八都——许江作品展”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潘礼南村文化礼堂开幕。本次展览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中共湖州市委宣传部、湖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中共长兴县委宣传部、长兴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兴杏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最葵园艺术中心承办。
2024年10月、11月,许江两次深入八都岕采风,以油画为媒介,创作了29幅描绘八都岕古银杏树的美术作品。本次展览将29幅画作带回其原生环境,构建艺术与自然、历史与当下的多维对话,打破了“画框”的物理边界,让绘画走出博物馆空间,回到视觉感知的起点。此次展览作为“大地长歌”——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既是一场与自然的对话,更以绘画的能量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注入了新的艺术活力。
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浙江省文联副巡视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骆献跃,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王敏杰,中国美术学院组织人事(统战)部部长、绘画艺术学院油画系主任封治国,中国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周宝松,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周艳、院长邬大勇、副院长王超,湖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覃泓,湖州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良,湖州市文联副主席、湖州市美协主席张新江,湖州书画院院长、市美协副主席钱慧敏,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施慧、周武、管怀宾、井士剑、毕学锋、陈汉、蒋梁,长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佳文,湖州市各县区美协主席及会员代表、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代表、小浦镇镇村干部及群众代表、媒体代表等出席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策展人郭健濂主持开幕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许江指出,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一思想不仅是生态思想,更是文化思想;它回答的不仅是环境问题,更是守望家园的心灵问题。这一思想让山水与创作都有了新内涵。浙江美术界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领导下组织了“大地长歌”——纪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系列活动,分为“青绿之歌”“美丽之川”“山川之颂”“富强之路”四部分,用艺术向人民汇报,向时代汇报。此次展览正是系列画展的一个先导。
“岕”,上有山,下有水,人在山水中央,直若一张画。许江深情回忆了在八都岕的创作经历:初次造访“怀中抱子”景点时,他为一种特有母性繁殖的力量所打动。二十天后重访,虽遇冷雨潇潇,却见“银杏皇后”披上盛装,而在逆光中更显幽深意境。许江认为,人们对土地的情感源自生活,源自劳作,源自与土地彼此相伴的岁月。正是当地人民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劳作,才造就了今日银杏长廊的壮美景观。五一劳动节,要向种树人,向一代代的劳动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此次画展让画山水和真山水交相辉映,让观者们在这里面对这一片青绿,能够向往秋天的金黄。大自然与我们心灵一年一度有着金色的期许,这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真正诗意。
中共湖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申中华讲话并宣布展览开幕
申中华指出,此次展览是艺术扎根大地的一个典范样本,也是艺术服务乡村的一项有益探索,更是艺术讴歌时代的一次生动实践。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20年来,湖州始终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出了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金生、以绿惠民的特色发展之路。许江主席的作品描绘出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湖州答卷”,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礼赞,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艺术诠释,是艺术讴歌时代、讴歌绿色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
申中华表示,湖州的绿水青山,永远向艺术家敞开怀抱;湖州的文化沃土,等待艺术的种子生根发芽。期待更多艺术家深入湖州各地,以画笔为媒,展现湖州生态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传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讲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时代故事。
湖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覃泓致辞
覃泓指出,湖州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文化底蕴与生态优势浑然天成。长兴“八都杏福”乡村,是湖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注解,也是对湖州“最江南”文化基因的生动表达。许江先生始终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艺术担当,以艺术家独有的敏锐与深情,于田间巷陌中倾听乡土的呼吸。本次展出的作品,既是先生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艺术诠释,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孜孜探索。许江先生笔下的“杏”,不只是自然之杏,更是幸福之“幸”,承载着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展览在画作原乡展出,以作品的艺术维度与真山真树呈现相得益彰、相映成趣,既是对“艺术回归生活”理念的践行,更激活了乡村美育的“神经末梢”,是以文艺之力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转化新路径、推动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文艺创作新动能的鲜活范例。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周艳(图左)与中共长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佳文(图右)共同为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湖州市长兴县小浦镇党委书记陈炜致辞
陈炜表示,小浦镇始终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打造古树参天而立的独特生态景观,被DeepSeek誉为“中国最美银杏观赏胜地”和“长三角秋日童话秘境”。小浦镇不仅生态资源丰富,更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更是以文化繁荣助推乡村振兴,在做好文化传承的基础上,用艺术为乡村振兴赋能。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此次“杏会八都——许江作品展”,将以绘画的艺术能量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注入新的艺术活力,以艺术之美助力共同富裕。期待每一位观者都能在这些作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触动,感受千年银杏见证沧桑岁月的变迁。
小浦镇文联主席、文化特派员马卫平致辞
马卫平感动于许江主席的艺术执着与人文关怀。他用手机记录银杏风貌,用笔记述银杏故事,更将守护古银杏的村民铭记于心。他的画作所带来的时代共鸣,既唤起儿时银杏树下的记忆,又展现当下村民依托银杏实现共富的图景,更勾勒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马卫平表示,当地将以此次画展为契机,更好地守护和传承银杏文化,把岕里的故事、山村的传奇、银杏的魅力,讲给更多人听。最后,他特赋诗一首礼赞许江德艺双馨的大家风范:
古廊十里韵悠长,椽笔频挥墨染香。
廿九丹青融雅意,一方乡土焕荣光。
情牵银杏千年梦,客聚蓬门万景彰。
艺道常怀家国志,德馨技湛共流芳。
展览合影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
展厅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欣赏
十里银杏之一,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四,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六,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十,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十四,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十六,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十七,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十九,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二十六,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十里银杏之二十九,许江,纸面油画,73cm×50cm,2024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艺术家简介
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会长,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20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20世纪80年代末赴德国汉堡美术学院研修。从2001年至2020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二十年。
曾获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浙江省“特级专家”、浙江省首届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荣誉;并获“鲁迅艺术奖”、“第二届北京双年展”佳作奖、“国家教学成果奖”等奖项。
作为中国表现性绘画的领军人物,许江的作品应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国际大展。新世纪以来,创作“葵园”系列,在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先后举办大型个展,包括“远望”(2006年,中国美术馆)、“被拯救的葵园”(2009年,上海美术馆)、“致葵园”(2010年,浙江美术馆)、“最葵园”(2011年,苏州博物馆)、“重新生长”(2012年,德国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精神绽放”(2013年,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博物馆)、“东方葵”(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东方葵II——来自葵园大地的报告”(2015年,上海中华艺术宫)、“葵颂”(2018年,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东方葵”(2019年,圣彼得堡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葵颂”(2019年,山东美术馆)、“花的山河——最葵园艺术中心首展”(2020年,杭州最葵园艺术中心)、“远望者——许江作品展”(2023年,上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等,其作品被多家国际美术馆收藏。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推动者,许江倡导创办了“上海双年展”“广州三年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中国油画双年展”等一系列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学术平台。他一直担任上海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任,并策划了“影像生存——2004上海双年展”、“生活在此时——二十九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柏林,2001年)、“地之缘——当代艺术的迁徙与亚洲地缘政治”(杭州,2003年)、“书非书——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I-IV,2005—2019年)和“杭州·中国画双年展”(I-VI,2010—2023年)等展览。
先后出版个人画册《棋·纸·艺》(1995年)、《眺望城市》(2001年)、《上海蜃景》(2001年)、《当代艺术与本土文化》(2002年)、《大地上》(2002年)、《远望——许江的绘画》(2006年)、《被拯救的葵园——许江新作》(2009年)、《致葵园》(2010年)、《重新生长》(2012年)、《精神绽放》(2013年)、《东方葵》(2014年)、《东方葵II——来自葵园大地的报告》(2015年)、《葵颂——许江作品集》(2018年)、《葵颂六章——许江作品集》(2019年)、《远望者——许江作品》(2023年)。出版学术文集《一米的守望》(2005年)、《视觉那城》(2005年)、《南山肖像》(2008年)、《本土的拆解与重构》(2010年)、《大学的望境》(2010年)、《远望者日记》(2010年)、《文与画》(2011年)、《葵园辞典》(2012年)、《葵园手札》(2014年)、《葵园评说》(2015年)《许江艺术文集》(2018年)、《南山肖像II》(2018年)等。主编学术书籍15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