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之思:当下热潮与未来变数

考公务员如今热度极高,大家挤破头往里钻,但未来或许并非是个好选择,而且这种可能性还不小。

就我多年辅导学生的经验来看,公务员绝非最佳选择。很多人考公,图的就是稳定。然而,对于那些心怀星辰大海,渴望多赚钱,或是追求更高成就的孩子而言,我并不建议考公。

回顾上世纪90年代,那时很多人热衷于下海。为啥呢?当时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发现下海能赚更多钱。我印象深刻,以前郑州百货大楼门口,三全的老板陈总,原本是五院的副院长,编制级别不低,本可安稳干到退休。

但他从广东引进一台冰激凌机,发现一个月赚的钱比一年工资还多,于是选择下海,后来去东北创建了三全集团,做出了速冻饺子。那时,体制内的人羡慕下海者赚得多,觉得自己在体制内干活不少,收入却不高,“万元户”等说法也流行起来,大家都很看重实实在在的钱。

反观当下,大学毕业生步入社会,常发现收入达不到预期。比如二本毕业的学生,可能找工作困难,甚至觉得开滴滴赚得更多,便去开滴滴。大家觉得在社会上赚不到钱,还不如求个稳定,于是“稳定最香”,在大学生口中流传着“宇宙的尽头是体制内”。

但这只是暂时的情况。如今考编热潮高涨,可随着技术革新、人工智能发展以及新能源市场的崛起,未来经济会催生更多工作岗位,可能出现更多赚钱机会。那时,或许又会掀起“下海潮”,就像《三国演义》里说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所以,孩子们在选择是否考公时,一定要慎重考虑是否适合自己。比如成绩在600分左右的孩子,就不应将公务员作为未来奋斗目标。这类孩子可以努力报考像西北工业大学这样的学校,哪怕学个材料专业,读完研究生后,保底能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做相关材料工程师,总包30万。

从为国家做贡献、个人理想及未来发展看,都可能比考公更好。而且这只是底线,后续还有上升空间。而北方地区公务员,每月工资加各种补贴,也就六七千,一年不到10万,很多公务员干一辈子,天花板就是副处级,几乎90%的人以科员身份退休。所以我始终认为,公务员并非最佳选择,尤其是高分考生更应慎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