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叔蹲在田头吧嗒旱烟,盯着天阴得像扣了口黑锅。手机里天气预报蹦出来,今明两天强降雨带正往咱这儿扑。更揪心的是冷空气跟着捣乱,局地降温能到12℃,这天气跟闹着玩似的。
五月初本是春播紧要时候,可天公偏不遂人愿。南方多地早被暖湿气流裹住,贵州东部、广西北部那些刚种下的秧苗,怕是要遭大雨冲刷。广东西北、福建东南的老农看着天气预报直叹气,大暴雨一来,地里积水排不及,庄稼根须可要泡坏了。
北边的情况也没好到哪儿去,新疆、内蒙古的大风呼呼刮,4 - 6级的风夹着沙尘,刚露头的幼苗经不起这么折腾。
郑州那地界更玄乎,前一天还热得像蒸笼,37℃的高温晒得人发晕,第二天就跌到24℃,温差跟坐过山车似的。
农民们最愁的就是这忽冷忽热,刚出苗的玉米、刚开花的果树,哪经得起这般折腾?“立夏不下,犁耙高挂”,可这雨下得太急不是好事。城市里担心内涝,农村里更怕山体滑坡,住在山脚的老张已经开始往高处搬杂物了。
那些搞大棚种植的,既要防雨水灌棚,又要防降温冻坏幼苗,真是两头犯难。有人说,现在天气预报准,提前防范就行。
可实际操作哪有那么简单,玉米苗才破土就遭雨淋,咋办?咋办?
刚移栽的蔬菜苗,一场大风就能掀翻地膜,重新补苗又得耽误农时。我瞅着最该操心的还是刚坐果的大棚西瓜,低温阴雨一来,授粉坐果肯定受影响。还有北方的小麦,正处于灌浆期,突然降温会不会导致减产?
谁心里都没底。
气象部门说相关部门会加强预警,可农民自己的土办法也不能丢。
该挖排水沟的赶紧挖,该加固大棚的赶紧加固,老辈人说“人勤地不懒”,关键时候还得靠自己。但说到底,天气这事儿太琢磨不透,前几年倒春寒让果树减产,今年又来个立夏强降雨。农业靠天吃饭的根子一时半会儿难改,可咱能不能多学点科学防灾的法子?
比如提前选育抗寒抗涝的品种,比如多修些水利设施,让老天爷的脾气影响小点儿。
到底啥时候能盼来稳当天气?
谁也说不准。但有一点清楚,每回天气折腾一次,咱农人就得多长个心眼。天老爷的脸说变就变,咱农人的法子得比天多,这样日子才能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