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点半,国庆路蒙古路口飘着刚出锅的油条香。推着轮椅的张阿姨熟门熟路拐进新修的无障碍坡道:“老父亲念叨了几个月,总算在家附近就能买到他最爱吃的爆鱼了。”
经过几个月的升级改造,北站街道辖区唯一的临时性买菜综合服务点——蒙古路疏导点,近日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这个集平价菜市、早餐街区、社区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点,正成为周边居民“15分钟生活圈”的重要节点。
旧貌换新颜:便民设施全面升级
走进改造后的疏导点,23个铺面整洁有序,蔬菜、牛羊肉、海产品等品种丰富;每个摊位的显眼处都悬挂着清晰的价格表,经北站市场所统一检定的电子秤让居民买得放心;沿街新开设的近15个餐饮门面实现“明厨亮灶”,从早饭“四大金刚”到生煎、熏鱼、烤鸭、水饺,应有尽有;专门设立的公益摊位,提供修伞、补鞋、缝纫等便民服务……让这个老市集焕发新生。
民生导向:从“问题清单”到“幸福清单”
改造前的蒙古路疏导点面临着“蔬菜价格高”“品种少”“价格不明确”等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北站街道“多格合一”综合网格联席会议上,这些诉求被一一记录。“以群众满意度为出发点,必须把这个民生工程做好做实。”北站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街道综合网格站分批收集居民意见,社管办、城运中心、市场所等部门联合区商务委、区绿化市容局召开多次协商会,通过资源整合、精准发力,将居民“问题清单”转化为改造“任务清单”。
惠民实招:田间直供让利居民
为确保居民买到实惠菜,北站街道创新机制,邀请居委会及居民代表参与评选,最终确定运营方案最优的企业作为托管单位。同时,支持运营方建立“从田间地头到市场摊头”的直供渠道。
“花王菜0.08元一斤,便宜不少。”正在选购的居民王阿婆满意地说。疏导点坚持“明码标价、货真价实”原则,所有菜品价格公开透明,让居民可以“价比三家”。
长效管理: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为保障疏导点规范运营,街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所有商户必须证照齐全,日常管理执行统一标准。疏导点内设置了居民意见箱,定期召开例会研究及解决问题。
“我们将疏导点纳入共治共建网格里,以严格的检查频次对疏导点进行食品安全、门责管理、跨门营业、垃圾分类等检查。”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检查结果再进行分类分级检查,对标标准化菜市场的要求,严守安全关,织密防护网。”
如今,这个经过精心改造的疏导点,不仅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更通过精准服务提升了社区生活品质,让“菜篮子”真正承载出民生幸福感。
记者:郁婷苈
图片:郁婷苈
视频:钱堃
编辑:梁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上观号作者: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