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刘墉曾说:
- “我从来不相信世上有圣人,只知道无论贤人、伟人、好人、坏人、大人、小人,大家都是’人’;
我想,这大概也是现如今流行“祛魅”这个词的原因吧。
人性,本就是混沌的,它从来不因一个人的头衔和身份而有什么指定性的特征;
例如,某类人一定善良,慷慨,大度;
某类人必须无私、正直、坦诚;
或者你认定对方和你有什么关系,他就一定会做出符合你期待和社会文化推崇的行为。
例如,你认为伴侣就该百分百对你忠诚、体贴,不能心有旁骛;
你觉得父母就一定会一直爱你,无私地为你付出和奉献;
在你看来,朋友就应该推心置腹,不该有一丝隐瞒、嫉妒和善变。
然而,你所能看到的人,都具备了人性的真善美,也具备了人性的假丑恶,只是具体情况不同而已,程度和性质不同而已,大家各自的立场不同而已;
如果自己都无法周全自己,又谈何周全他人呢?
也许对方开始的光环和态度能迷惑你,让你忍不住亲近、服从、崇拜、抱有幻想,然而剥去他们的外表,内里其实依然有普通人的贪婪、自恋、虚伪、好色、算计、固执……
你把一个人想象成完全美好的样子,本就是一种极致的天真;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要爱具体的人,不要爱抽象的人。
你对别人期待越多,越容易失望,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会激活你的怨念,你会因对方没有符合你期待中的样子,而独自生闷气,阴阳怪气地攻击他,甚至恶意伤害他。
然而,期待终究是你一个人的一厢情愿,是你把内心的想法,投射到了对方身上。
实际上,人和人的认知和想法怎么可能完全步调一致呢?
“期待”这种在你看来不言而喻,在对方看来莫名其妙的心理活动,绝不会因为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达到你理想中的样子。
你给了对方一个对你来说价值连城的礼物,而在对方看来,你的礼物轻如鸿毛,或者并不稀缺,那么他真的很难理解你的用心和处境;
他或许会不带心理负担地收下,或者会礼节性地道一句谢,也可能索性“借花献佛”,甚至可能会把你的取悦,拿来当成和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认为对方浪费了你的感情,侮辱了你的人格,践踏你的真心;
实际上,这可能真实地反映出了你在对方心中的位置,也可能对方对待很多人都是如此,只是你信息不对称罢了,还可能是他忙于自己的人生大事,来不及太照顾你的感受和情绪。
总之,太多可能了,或许只是个误会。
但是,你上心了,你对对方有了无声的期待,你就会把期待变成 “虐待”;
你认为对方天然欠了你一份“情债”,你的理由很充分,你让渡了自己的利益,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精力和时间,你对对方投入了真情,你觉得既然你付出了,对方当然有义务回报啊。
可对方很可能并不知情,并不认同!
被惹恼的你,开始很失落,很快内心的不平就会愈演愈烈,你可能四处说对方的坏话,恶意诋毁他,也可能觉得人家不懂感情,道德水平低下;
你计划着对对方来一次彻底的清算,细数下你们之间的恩怨,你总是想和对方追讨他所欠你的债。
然而,舒服的关系,都是没有期待的。
期待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对方不一定认,你胡搅蛮缠,你满心憧憬,只会让自己更加内耗和寂寞。
看清人性,看开一切!
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图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