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是北京一年中最气温舒服的季节之一,
然而,北京的二手房市场却没有迎来期待中的小阳春,而是进入踩踏模式, 幼升小入学季进入尾声,观望的气息浓厚。
只要300多万,就可以 在北三环买两居室。
你可能会觉得300万已经很多了。
可是,早在2016-2017年,500万只能 在北三环买一套一居室。
现在看看,那些年真疯狂。
市场在下降,但是降幅在收窄
看看最新的数据,
销售方面,1 — 3 月,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 21869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3.0% ,降幅比 1 — 2 月份收窄 2.1 个百分点 。新建商品房销售额 20798 亿元,下降 2.1% ,降幅收窄 0.5 个百分点 。
投资方面, 1 — 3 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 19904 亿元,同比下降 9.9%。
开工和竣工方面, 1 — 3 月,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 613705 万平方米,同比下降 9.5% 。房屋新开工面积 12996 万平方米,下降 24.4% 。房屋竣工面积 13060 万平方米,下降 14.3% 。
价格方面,2025年3月,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上涨城市为24个,增加6个,二手住宅环比上涨城市为10个,增加7个。
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些迹象,比如:
1.房地产价格整体在下降,但是降幅在收窄,更多城市价格开始转暖。
2.虽然 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8664万平方米,达到相对高位,但是,
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投资端持续萎缩,开工面积也持续下降了一段时间, 1-3月房屋新开工面积12996万平方米。
销售端,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1869万平方米,销售面积多于开工面积,因此,如果趋势持续,市场将会进入去库存阶段。
是时候转变思路,乐观一点了
我们做投资的,有自己坚定的信仰很重要,但是,紧跟市场的变化,如何应对才是最重要的。
随着房地产已经深度调整了近5年,我们是时候考虑转变一下思考问题的范式, 即:
房地产的定价逻辑需要需要重估?
根据传统的分析框架,房地产价格取决于供求。
对需求端拆分,可以分为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消费需求即居住需求,影响因素包括城镇化率、人口变化、人居居住面积等因素。投机需求则以增值或长期回报为目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回报率,这里的回报率不仅指房地产本身收益率,也包括与其他资产对比的收益率。
以上两个需求代表了房地产的金融属性和居住属性。
这里我们只讨论金融属性,以及其背后的逻辑。
1.房地产的 长期限固收产品逻辑
随着房价下行,由于租金下行幅度低于房价下行幅度,因此房地产的租金回报率也在提升。
以北京一套350万元的二居室为例,租金6500元/月,年租金7.8万,租售比2%(某中介真实数据)。
由于房价下跌,租售比是在提升的,而 与之对比,国债收益率快速下行,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不到2%。国债是所有固收类资产的定价基准,在国债收益率极低的情况下,房地产长期回报率的吸引力在提升。
是否可以将房地产理解为一种类固收逻辑,如果是的话,房地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配置价值。
2.收入水平与杠杆能力逻辑
房价需求端主要取决于居民部门加杠杆的能力,杠杆能力是收入的函数。
与过去相比,在房价普遍下跌30-40%的情况下,虽然购房意愿仍旧很低,但是购置房地产资产的门槛已经远低于5年前。
3.市场情绪逻辑
目前,市场对房地产行业的预期过于一致,几乎都是看空的声音。
金融市场最怕的就是一致性预期。 真理不会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能让所有人一致认同的东西通常不是大肉而是陷阱。
在一致预期下,行为过于一致,导致价格过度反应。
总体看,对这个行业可以适当乐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