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爷蹲在门槛上搓旱烟,吧嗒吧嗒说今年立夏邪乎,60年一轮的“火龙年”撞上“躲夏”老规矩。村头大喇叭刚喊完未来三天暴雨预警,王婶就挎着竹篮串门,嘀咕着“60年一遇的立夏,属狗属龙属兔的可得收着点性子”。日历撕到5月3号,手机弹出气象短信:5月5日13时56分立夏,西南地区将迎入夏首场强对流天气,这日子和老辈人说的“干支重逢”正巧对上。



老人们总说“一个甲子转一圈,立夏遇上甲辰年”,今年干支纪历和1965年一模一样,那年田里旱得裂口子,如今气象卫星盯着云图,却说暴雨可能比干旱更难缠。“躲夏不是躲太阳,是躲立夏当天的‘火气’。”村小学退休的李老师翻着泛黄的历书,说古人把立夏当作阳气最盛的坎儿,生肖和太岁犯冲的人容易“撞气场”。

可年轻的小赵偏不信邪,去年立夏在工地熬了通宵,转天就中暑发烧,婆婆念叨“老规矩不害人”,他至今琢磨不透是巧合还是应验。



按干支五行的说法,属狗的今年“辰戌冲”,容易口舌生事;属龙的“辰辰刑”,情绪像坐过山车;属兔的“卯辰害”,人际往来要防着针尖对麦芒。镇上卖五彩绳的王大姐这两天生意火爆,红绳上串着小铜钱,嘴里念叨“立夏系上躲百灾”,旁边超市的立夏粥食材包也卖脱销,年轻人图个新鲜,老辈人求个心安。

但村医老陈皱眉头:“躲夏不如躲高温,这两天紫外线强,不管属啥都得防中暑,去年就有个老汉硬扛着干活,差点没抢救过来。



”田埂上的农谚比老辈人的故事还多,“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张叔蹲在麦田里看墒情,说现在虽说有灌溉设备,可老天爷的脾气还是得摸透。南边的李婶正往竹匾里晒莲子、百合,说“立夏养心比躲夏实在”,老辈人传下“吃蛋踩石”的说法,现在她每天给孙子煮茶叶蛋,图的是“蛋壳硬实,身子骨也硬实”。

村东头的水渠正在清淤,几个壮汉挥着铁锹,领头的说“老规矩讲躲夏,咱庄稼人躲不开农时,把沟渠疏通了,暴雨来了才不愁”,这话让旁边的张大爷直点头。



网上有人说“躲夏是封建迷信”,可胡同里的王奶奶不认同:“老辈人传下的不是迷信,是对天时的敬畏,就像你们年轻人看天气预报,都是为了日子顺溜。”镇文化站的小刘翻出老照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立夏,村民们在村口挂五彩幡、喝“百家粥”,如今这些习俗淡了,可“顺应时节”的道理还在,就像立夏后要抓紧种瓜点豆。我个人觉得,生肖躲夏的说法带着民俗的温度,不管信与不信,借这个由头让自己在忙碌的农忙里歇口气,陪陪家人煮锅立夏粥,倒也添了几分生活的仪式感。

末了,张大爷把旱烟杆往地上敲了敲:“60年一遇的立夏,咱庄稼人该躲的不是节气,是对天气的大意——沟渠挖好了没?



秧苗备齐了没?这才是正经事。”至于哪三个生肖要躲夏,信的人图个吉利,不信的人权当听个故事,可老辈人传下的“敬畏自然、不误农时”,倒像是刻在田埂上的硬道理,不管过多少个60年,都值得琢磨。

您说,这立夏的老讲究,是该守还是该忘?



留个念想在心里,总比把老规矩全丢了强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