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的叹息:当不文明行为遇上世遗名片
漫步在泉州开元寺的千年古榕下,本应是感受禅意与历史交融的绝佳时刻。然而最近,市民叶女士却在这里目睹了令人揪心的一幕:游客伸手拽下钟花樱桃树的“小红果”随意咀嚼,孩童用水枪喷射放生池中的乌龟,甚至有人踩着古树盘根摆姿势拍照。“怎么说呢,就像一幅水墨画被泼了墨渍。”叶女士的比喻,道出了许多本地人的无奈。
开元寺作为泉州申遗成功的核心遗产点之一,不仅是游客打卡的“顶流”,更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灵魂。然而,随着人流激增,随意采摘花果、践踏草坪、乱丢垃圾等行为,正悄然侵蚀着这份厚重。景区清洁工老陈边扫着地上的果核边摇头:“周末一天能扫出几十斤垃圾,还有人把口香糖粘在石雕缝隙里——你懂的,清理起来简直要命。”
被误解的“小红果”:自然馈赠还是观赏禁区?
在开元寺仁寿塔旁,钟花樱桃树(福建山樱花)的果实成了争议焦点。不少游客误以为这些拇指大小的“小红果”是野生樱桃,摘下来尝鲜者络绎不绝。记者曾亲眼见到一位中年男子咬下果实后皱眉吐掉:“又酸又涩!和超市卖的完全不一样。”泉州市林业局专家对此哭笑不得:“这是观赏性樱花,果实成分不明,食用可能引发不适。”
更令人担忧的是采摘行为对树木的伤害。钟花樱桃树枝条纤弱,游客拉扯树枝时常导致断枝。景区养护员小林展示了一段监控视频:几名游客为拍照合力摇晃树干,花瓣如雨飘落。“樱花花期本就短暂,这么一折腾,明年开花量至少减少三成。”他抚摸着树干上的裂痕,语气里透着心疼。
从木棉到古榕:那些被“打卡”绑架的植物
类似遭遇的不止开元寺。在桥南中心公园,四月盛放的木棉树本是春日盛景,却成了部分游客的“互动道具”。两名女子为拍摄“花雨视频”,拽住树枝疯狂摇晃,花瓣未落尽的新鲜花朵成片坠地。公园保安上前劝阻时,反被怼:“花迟早要掉的,我们这是帮它提前更新换代!”
而在释雅山公园,超过百岁的古榕树根系被游客当作攀爬架。有人为拍“武侠风”照片,直接踩着裸露的树根摆造型。植物学家张教授指出:“古榕根系表层布满吸收养分的毛细根,频繁踩踏会导致营养吸收受阻,严重时可能整株枯萎。”
隐形杀手:藏在细节里的破坏力
比起明目张胆的不文明行为,某些看似无害的举动更具隐蔽杀伤力。东湖公园儿童游乐区里,家长默许孩子将零食包装塞进灌木丛;中山公园草坪上,遛狗者放任宠物排泄却不清理。清洁工吴阿姨掀开一丛杜鹃花,露出底下发霉的橘子皮和烟蒂:“这些藏在植物里的垃圾,十天才清得完一轮。”
更棘手的是管理盲区。开元寺放生池中的百年老龟,因长期被玩具水枪喷射,已有个体出现应激反应。饲养员尝试立起警示牌,却总被顽童当作靶子。“龟甲看似坚硬,其实布满神经末梢。”动物保护志愿者小周展示着红外相机拍下的画面,“尤其是眼睛被水柱冲击时,它们会疯狂挣扎撞向池壁。”
文明的温度:那些悄然生长的改变
令人欣慰的是,并非所有故事都充满无奈。在泉州古城金鱼巷,一群银发志愿者自发组成“护遗小队”。他们用闽南语编出顺口溜:“樱花好看莫动手,垃圾入桶像回家。”遇到摘花游客,阿婆们会递上自制书签:“送你一张手绘樱花,把真花留给后面的人看呀。”
东湖公园则尝试用“教育渗透”破局。园林部门在垃圾桶旁设置“种子交换站”:投入10个烟头可换1包波斯菊种子,20个塑料瓶能兑换多肉盆栽。负责该项目的90后设计师小郑说:“有个小男孩连续三周来换种子,现在他全家逛公园都带着垃圾袋。”
把公园当自家院子:一场城市文明的觉醒实验
泉州文旅局最新推出的“世遗守护者”计划,正试图将被动管理转为全民参与。在开元寺入口,游客可通过扫码认领“虚拟樱花树”,实时查看自己游览路线的文明指数。景区负责人透露:“系统上线首月,随意丢弃垃圾的行为下降了18%——或许因为每个人都能在云端看见自己的‘文明足迹’。”
更有趣的是民间智慧。西街茶铺老板老蔡,把茶桌支在店门口,凡自带水杯的游客可免费续茶。“少扔一个塑料瓶,就少一分清理压力。”他指着墙上顾客留下的环保宣言,“有个北京姑娘写道:在泉州学会了用眼睛带走风景。”
孩子的眼睛:播下未来的种子
在泉州师范附小,一堂特殊的“世遗班会”正在进行。孩子们用橡皮泥捏出受伤的樱花树,用彩笔画下理想中的公园。班主任李老师展示学生日记:“今天我阻止爸爸踩草坪,他说‘女儿比大人更懂守护家乡’。”
这种代际影响正在显现。在清源山老君岩前,记者偶遇一位父亲蹲着给儿子系鞋带。孩子突然指着警示牌念出声:“爸爸,我们不能摸石像哦!”父亲愣了下,把伸向石刻的手缩了回来:“对,石头爷爷怕疼。”
在古城的呼吸间寻找答案
暮色中的洛阳桥,潮水轻轻漫过北宋年间的筏型桥基。导游阿芬不再用喇叭喊话,而是轻声提醒团队:“大家注意脚下,这些牡蛎胶结的石头,每一块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游客们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仿佛怕惊扰了千年前的月光。
或许文明旅游的真谛,就藏在这种细微的敬畏心里。当我们在开元寺轻轻扶起被压弯的花枝,在东湖公园多走十米寻找垃圾桶,在释雅山公园为古榕系上祝福红绸而非刻字留念——这座世遗古城的灵魂,便在我们的掌纹间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