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寨,明代曾在此屯军筑寨设防,得名“土寨”,后谐称涂寨。早在明代时期就是惠东地区交通要塞、商贸集散之地。今是全县人口最多、经济发展较活跃的重镇。涂寨镇旅游资源丰富,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历史文化、红色旅游应有尽有,行走于涂寨,让您一步越古今,一面即倾心。
灵瑞山寺
登临灵瑞山寺,瞰西北县城全景,眺东北山海奇观,感受大自然的灵气瑞霭。灵瑞山寺为惠安县千年古刹,系后梁乾化二年(公元912年)里人赵氏所创建,几经兴衰,几经修缮,曾改名圆常寺,民国时期更名灵瑞山寺并延用至今。据称明太子少保张岳曾读书于该寺,高僧弘一法师也曾驻锡本寺讲经说法,证授皈依弟子,赐题“慧水胜景”寺额并撰书对联。
张文裕故居
徒步打卡张文裕故居,感受“夫妻院士”精彩且传奇的人生。张文裕先生与其夫人王承书均是闻名于世的物理学家,均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文笔峰
走进文笔峰,探访历史文韵之美。其山巅由三石拱峙而立,形状像香炉,故旧名香炉山。明初,人们于山巅筑石,其状如笔,建成后正对县衙和孔府,与惠西半岭村的笔架山遥遥相对,遂改称文笔峰,据传文笔峰修筑后,成为“县之朝案”,惠安果真文运昌盛,人才辈出。山上西北侧存有明代石刻两处,一处为明代吏部郎中、湖广按察司副使李恺(号抑斋)亲撰,介绍文笔山对惠安文教兴衰的影响,以及明嘉靖至万历年间修复文笔山的过程;另一处记载为万历甲辰年间,文笔山石垒坍毁殆尽,广德守候捐俸重修,又增高五尺有余。
岩古寺
亲临岩古寺,沏壶清茶,放空身心。岩古寺坐落于涂寨镇岩峰村南岩古山上,相传曾乙道人云游至此,发现岩古山仙光四射,遂在此山搭一茅屋住下,着手化缘兴建宫、庙、寺,三座并列,坐北朝南。岩古寺历经千年沧桑,几废几修,现宫宇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规模壮观,香火鼎盛。
安固石亭
踏上安固石亭,触摸历史脉搏。安固石亭是泉州地区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古石亭,1996年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建于北宋端拱年间(988-989),原为古道凉亭。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维修,加筑重檐歇山式屋顶,又扩建拜亭和山门、护厝,因供奉观音菩萨,遂变凉亭为观音亭。
曲江渡槽
漫步曲江渡槽,领略乡间美景,感受惠女文化。渡槽全长1036米,连接了东岭镇湖埭头村与涂寨镇曲江村,中间宽度可容纳一人通过。在那个缺少大型机械的年代,这样宏伟硕大的渡槽,完全是靠人力就地取材、开山破土、肩挑手扛、用钢钎和铁锤、人力车等土办法建设而成,渡槽的建设者们大多是以吃苦耐劳著称的“惠安女”。
涂寨古街
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里待久了,格外向往那古色古香的老街旧巷。有时间,一定要来涂寨老街走走,从惠安县涂寨中心小学出发,时光安然,岁月静好,一不留神,就忘了喧嚣纷扰。
涂寨肉粽
采用传统制法,将糯米等各种食材下油锅炒。出锅后淋上精心调制的卤肉汤汁,使得肉粽吃起来柔韧适度,不夹生、不油腻却又醇厚浓郁,甚至不用蘸酱都清香飘逸 。
绿豆饼
涂寨“古早味”——绿豆饼, 金黄色的外皮酥脆爽口,皮薄馅多,层层诱人。一口下去满嘴都是清新自然的绿豆味道,沁人心脾。
涂寨有约
南埔村作为惠安县2024年乡村振兴培育村,一直致力于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引入台资企业惠安县安薯粮缘农业有限公司,积极作为,先行先试,集约土地,以地瓜为特色,发展地瓜种植、地瓜加工和地瓜文化主题园等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游览村。
来源:宣教办 文笔涂寨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众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