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嘉靖皇帝朱厚熜登基后,最大心愿就是将老爹朱祐杬追封为皇帝,为此嘉靖不惜造成“大礼仪”事件,在嘉靖十七年十二月,嘉靖的生母蒋太后薨世,享年62岁。



在这种情况下,嘉靖皇帝就想将生父兴献皇帝与生母蒋太后合葬于一起,但这也不符合礼法,于是嘉靖他召来武英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内阁首辅夏言,说出了自己计划迁移兴献皇帝的遗骨入京与生母蒋太后合葬的想法。但刚一提就被夏言断然拒绝,但夏言没有提及礼仪问题,而是嘉靖迷信的特点表示:“兴献皇帝已经埋葬很久了,如果贸然打开陵墓,怕是会泄了皇帝的灵气”。果然嘉靖一听上心了,迁移皇陵的计划只能作罢。

虽然不能移灵,但嘉靖此时就想回自己的“龙兴之地”去看看,可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圣驾刚行驶河南卫辉,半夜,行宫就走水了!



刹那间,行宫内火光冲天。众人惊慌失措,四散逃命,却没有人想到行宫寝殿内还困着一位皇帝,即便有人想起也没有人会去,毕竟命都是自己的,可就在紧急关头,一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奋不顾身冲入火场,推开寝宫大门,将处于惶恐之中的嘉靖背出了火海,就此,这个锦衣卫顿时一飞冲天,得到了别人几辈子都修不来的帝福报。事后,这名锦衣卫被提升为锦衣卫都指挥同知,掌本卫事,成了名副其实的锦衣卫的龙头老大。

此人就是陆炳,大明第一锦衣卫,陆炳字文孚,他还有一层身份就是嘉靖的“发小”。其祖父陆墀早年入了军籍,隶属锦衣卫,在明孝宗给诸兄弟分封的时候,陆墀就被选派到明宪宗第四子兴王朱祐杬手底下当差,为兴王府仪卫司总旗。



在兴王就藩湖北安陆州期间,陆家已经三代人跟随兴王一族了。陆炳的陆松的父亲,、在兴王府当差期间,与兴王世子朱厚熜的乳母范氏,喜结连理,组建家庭,生下陆炳、陆炜两兄弟,于是,比嘉靖小三岁的陆炳,成为嘉靖儿时最好的玩伴。

正德十六年,兴王朱厚熜得知,他那从未谋面的堂兄正德皇帝朱厚照因游湖落水,惊吓过度驾崩,由于朱厚照没有儿子,根据“兄终弟及”的流程,兴王朱厚熜成为新一代的大明天子,作为兴王藩府的侍卫老班底,包括12岁陆炳在内,原兴王府扈从军户跟着新皇帝到北京安家,进京之后,嘉靖对这个儿时的玩伴陆炳也封作了锦衣卫舍人,八品职衔。这是一个负责抄写文书工作,工作轻松薪水不少,而且还是锦衣卫的的储备干部。



嘉靖是外藩入京继承皇位,在京城内根基不深。相较于之前历任皇帝留下来的锦衣卫班底,嘉靖必然看重自己子藩邸内的“老人”。实际不仅仅是陆松和陆炳父子,兴王府的旧人王佐、陈寅等也先后出任锦衣卫都指挥使,其子孙也都在锦衣卫中供职,也是正因为如此,嘉靖一朝并不重用太监,原因也是没有信任的人。

嘉靖十一年,历经十余年培养锦衣卫储备干部陆炳不负众望,一举考中了武进士。但刚刚考上武举就赶上边境发生战事。嘉靖十三年,蒙古俺答汗率领大军突然南下打秋风,蒙古铁骑直逼军事重镇兵蓟州,而作为武举的高才生陆炳主动请战,亲临一线斩杀了一名敌人,赢得了来之不易的战功。战后,兵部以军功加封陆炳为锦衣卫副千户,成为从五品官员。这一年陆炳25岁。



嘉靖十五年九月陆松病逝,陆炳以嫡长子的身份要求世袭其父生前在锦衣卫遗留下来的军职,这原本是正常的要求,但偏偏在此之前,嘉靖为了削减“财政赤字”在前几年特别下旨,日后但凡无军功者仅凭技艺、勤劳乞求世袭武职,虽有“世袭”字样,也应审查取消。因此兵部拒绝签字,还上书要求皇帝照章办事,维护帝王权威。

可嘉靖是谁,规矩是我定的,但也是我说的算,直接越过兵部给陆炳开绿灯,特批陆炳袭职锦衣卫指挥佥事。随后,又升陆炳署理锦衣卫指挥使,执掌南镇抚司。



锦衣卫下设南、北两大镇抚司。北镇抚司主管诏狱,只对皇帝负责,所理案件无需经过刑部,连锦衣卫指挥使也无权过问,而南镇抚司则负责锦衣卫内部的管理和纪律考核。明眼人都看的出来,这是嘉靖要重用陆炳的标志。

果然,自从执掌南镇抚司以后,陆炳短短数年,因协助皇后平定壬寅宫变等大功,嘉靖命掌陆炳执掌锦衣卫大印,成为当时锦衣卫的“二号人物”。嘉靖二十四年正月,陆炳正式以后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身份执掌锦衣卫,从一品。



锦衣卫不仅负责皇帝日常起居生活的护卫工作,还是皇帝的私人武装部队,是皇家的特务机构,锦衣卫不仅负责皇帝日常起居生活的护卫工作,还可以口衔圣旨,凌驾于明朝最高司法机构刑部之上,越权办事。给皇帝干“脏活”,和背锅,但此举这必然会引起一众尊崇儒家礼法的文官的抵制。因此锦衣卫在历史上名声不大好。虽然位高权重,掌控生杀大权,但也不得不承认的是,执掌锦衣卫的大佬的最终结局基本上最后都被皇帝卸磨杀驴当替死鬼给杀了,身家性命都难保。所以,想在锦衣卫一哥的位置上,坐得长久并安平安落地,很难。

但这一切与陆炳都没有关系,这里除了他与嘉靖的私人“关系”之外,关键在于嘉靖由于是由藩王而成为皇帝的,因此他对太监和朝臣的有一种本能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下,嘉靖就必然开始重用锦衣卫,因此陆炳上任后,在嘉靖的默许下,开始下令扩编锦衣卫,在京城各大豪门中挑选宗族子弟充当锦衣卫校尉。不到一年的时间,锦衣卫扩编的一万多人,扩编5千多人,这些人可以随意出入朝臣勋贵之家刺探情报力。



陆炳位高权重,朝臣对他的弹劾不断,对此陆炳心知肚明,自己骤然显贵,难免给自己招来祸患,所以,陆炳在忠君的前提下,也给自己谋划好了后路,那就是低调内敛,陆炳深知,嘉靖此人多疑,刻薄,外宽内嫉,他明面上绝对不能与内阁大臣有密切来往的迹象。否则,嘉靖一定不会放过自己,是“发小”也没用。

陆炳用了另外一种方式与朝臣加深联系,那就是联姻,陆炳的大女儿嫁成国公朱希忠嫡长子朱时泰。 二女儿嫁给严世蕃之子严绍庭,三女儿嫁徐阶三子徐瑛,四女儿嫁南京礼部尚书孙陞之子孙镶。五女儿嫁吏部尚书吴鹏之子吴绶,可以说,陆炳家五个闺女嫁的是勋贵,朝堂两大派系子嗣,这就是意味着无论哪一家上位,陆家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但仅靠联姻还是不够的。若要使关系长久,还必须参与这些人的“内部游戏”。故而,在嘉靖帝的姑丈、京山侯崔元提出要在京中增加盐税,设立“中钱”时,陆炳给予了权限范围内的协助,所谓的就是有钱大家发。

嘉靖二十七年,严嵩取代了夏言,成为大明帝国新一任内阁首辅。严嵩主政期间,为了擅权,不惜残害官员,排除异己,杨继盛、何维柏、沈炼等人,要么下狱囚禁,要么廷杖致死。但在掌权期间,无论是严嵩还是其子严世蕃,都不敢随意得罪陆炳,他们都知道,陆炳与嘉靖的关系非常铁,当然陆炳也不敢惹严嵩。



嘉靖三十九年十二月,陆炳在任上猝死,享年51岁。嘉靖得知消息后,非常悲痛,赠陆炳“忠诚伯”,赐谥“武惠”,对着陆炳的儿女亲家成国公朱希忠兄弟妥善照顾其家小。

尽管陆炳生前一直在文官集团与皇帝之间找平衡,但其身后依旧难逃历任锦衣卫头子被清算的“魔咒”,在隆庆朝被彻底否定功绩。隆庆朝的首辅高拱为扳倒徐阶,高拱将矛头对准徐阶的好友、已故“忠诚伯”陆炳。在高拱的授意下,御史张守约向隆庆帝实名揭发了陆炳,称其在嘉靖年间结纳严世蕃,图谋不轨,杀人越货,蒙蔽圣听,贪赃枉法,无恶不作。



隆庆帝以贪污渎职罪,查抄了陆氏一门,并计划对陆炳开棺戮尸。但高拱此举,引起满朝士人强烈不满。他们发起了大明朝有史以来第一次文官集体上书替前锦衣卫指挥使求情的浪潮,可惜,隆庆不为所动。

直到万历皇帝即位,新任内阁首辅张居正支持下,陆氏一门才得以洗刷冤屈,恢复往日荣耀。陆炳第三子陆绎,获袭父职,授锦衣卫指挥使。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