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和事业编制人员,岗位稳定待遇还高,关键是工作体面,说出去脸上也有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考公考编成了大学生的必须课。
除了国考和省考之外,各地区还会有专门的岗位考核。今天就要给大家科普一下,有些岗位看起来体面,实际上不属于公务员,甚至连编制都没有。
1、两院的书记员
公检法部门听着就高大上,所以对于法院和检察院工作的员工,很多人都以为是公务员。其实理解有偏差,像两院中的书记员等文职岗位,很多都是合同工。
尤其是在第三次事业单位改革后,法院以及检察院的书记员,除了委任制的为编制人员,其余的都是合同制,其待遇跟编制内差别也不小。
2、大学生村官
曾几何时,大学生靠村官成为一种趋势。村委会领导,掌管着村里大大小小一切事务,虽然官职不算大,但手里的确有实权,说是土皇帝真的不为过。
很多人以为大学生考村官,是属于国家公务员,最差也得是当地事业编制人员。其实,大学生村官都是聘任制,合同一般3-5年,需要通过考试才能进入编制内。
3、协警、辅警
据统计我国协警、辅警约160万人,普通百姓对于辅警和正式警察缺乏辨识度,觉得辅警跟警察一样,都属于公安干警的编制内人员。
这种想法是错的!不论是协警还是辅警,本质意义上并不属于警察,也不属于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制,通俗的来讲,他们就是警察聘请的临时工。
4、社区网格书记
随着城市发展,地方对于社区的管理也更细化,社区网格书记也应运而生。社区书记听起来名头就很响亮,感觉就是妥妥的国家公务员。
他们主要负责进行社区统筹管理,传达政府指令,属于公职人员,但是却不属于公务员,也不属于事业编制人员,虽然也是需要考核,但执行的也是合同制。
5、编制内岗位越来越少
在机关事业单位改革后,编制内岗位整体缩减了5%。个别经济压力大的地区,编制内岗位整体缩减能达到10%。整体上来看,这是一件好事。
信息化社会的发展,我们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能看到类似新闻,某某地区公务员或事业编制人员,上班摸鱼、无故离岗、服务态度恶劣等行为。
编制缩减,也是为了促进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运营企业化标准要求,才能提高基层岗位的服务意识,减少浑水摸鱼的情况。
6、考公考编要灵活
目前机关事业单位整改,主要针对的群体还是事业单位,对机关单位整体影响不大。所以在考公考编时,同级别还是要以公务员为主,级别差异时可以考虑事业编。
比如都是地市级,公务员肯定是最高优先级;如果是市直事业编和乡镇公务员,最好选择事业编,压力小晋升空间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