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诗坛著名诗人有“文章四友”: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吴中四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初唐诗坛著名诗人中还有一位诗文大家,就是陈子昂。陈子昂不仅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更是倡导“汉魏风骨”的第一人,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被后世誉为“诗骨”。


陈子昂出身于富有的庶族家庭,从小养成了豪家子弟任侠性格,因击剑伤人,才弃武从文,发愤读书,历经三次科举考试才进士及第,但仕途不顺,曾两度从军边塞,后冤死狱中,年仅四十一岁。


陈子昂诗歌意境雄浑开阔,具有豪迈奔放的气势和深沉悲壮的情调,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著名代表作是那首《登幽州台歌》,站在历史的高度,俯仰天地,可以说是震烁古今。

那年春天,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蜀地家乡,去往东都洛阳求取功名,在离别之际,朋友设了一个欢送晚宴,为此,他写下了两首《春夜别友人》。其中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诗作原文如下: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首诗的大意是:


明亮的蜡烛吐着袅袅青烟,贵重的金杯对着华丽的宴席。


在离别饯行的庭堂上思念着友情,从此一别后,路途遥远,山水阻隔。


明月西沉,慢慢地隐藏在高大树林后面,银河也渐渐消失在曙光里面。


通往洛阳的道路漫长,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再次相见。



陈子昂这首《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赠别诗。


整首诗开篇先写饯别,银烛高烧,青烟缭绕,金樽频传,酒席丰美,主客双方沉浸在宴乐的氛围里。


接着,写伤别,眼前的宴饮之乐只不过是离别的前奏,联想到自己将要转高山,跨大河,前程茫茫,怎能不黯然神伤。


然后,写临别情景,明月隐于高树林中,银河也消失在破晓的天色里,勾勒了一个暗淡的环境,展现了一幅曙色初开的图景,字里行间隐隐透出在临别之际无可奈何的情思。


最后,写道别,即将登程上路,禁不住流露出隐隐的哀愁:一是忧前途漫漫,洛阳路远;二是悲岁月悠悠,后会难期。


全诗词采秀丽,高华典雅;笔意缠绵,情感深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层层展开,环环相扣;脉络分明,情致动人。


突出特点是没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而是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与迷茫。


总起来看,陈子昂这首诗主要描写春夜通宵饯饮和破晓临行时的惜别情绪,全诗紧扣“别”字,逐层展开,反复渲染离情,字里行间带着淡淡愁绪,哀而不伤,情思幽深,气象雍雅,别有情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