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通往世界的多扇大门,是对世界的巨大预习。

我们没法活多个人生,但可以从书里体验观点,去往别处,感受抽离,又身临其境,然后持续扩展自己的深度、广度与密度。

所以,阅读是有意义的,是极为美妙的。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这一天是塞万提斯、莎士比亚等多个大文豪的纪念日。冥冥之中的缘分,让这一天成为一个有仪式的载体,可以唤醒我们对阅读渴望,催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今年的世界读书日,潇洒姐在阅读日专场直播中,从「奇遇图书馆」的52本书目里精选出了5本书,再次深入交流她的阅读故事和感想。

当世界以加速度奔向远方,智者选择在字里行间栖居。

五一假期,你也可以选择让书页成为你精神的锚,选择一个清晨、一个午后、一个星空下,翻开一本迟迟未启之书,向生命借来一座孤岛,进入一个独处的世界。

▲点击进入视频号主页,查看直播回放▲

以下为本次直播的总结笔记

01

找到你的心田

《瓦尔登湖》


我眼中的这本书

当时间被拉长,精神凝固,一切都变得格外细致。

这本书的背景是在美国工业化大革命时代跃迁之时,梭罗是一个都市青年,他主动选择从工业环境搬离到湖边隐居两年。但他也并非完全离群,他的许多朋友会来这里拜访他。

他只是希望拥有更为简单的社交模式。

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在变慢的时间里,感官放大之后文字间呈现的世界。梭罗在这里进行了一场以自己为主体的社会实验。他反对把改善物质条件当作唯一的目标,认为「精神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并倡导朴素真实、清新自然的生活。

我所共情之处


人不只需要一个栖身之所,还需要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那就是你的瓦尔登湖。

这本书我读的时间比较早,大概是在2008年的时候邂逅了它。

我能理解大家读不下去的感受。当时我作为一个都市女郎,也是反复拿起放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的描写太细腻,甚至显得有点无趣。

但重要的不是梭罗描写的花鸟树田,而是我们自己的花鸟树田。

正处在AI浪潮大时代变迁之中的我们,似乎正失去细致体验生活的能力。阅读这本书,能上身体验梭罗当时的感受,透过他的这扇门去体会原来体会不到的东西。

通过文字调动感官感受,让你知道不是只有一种价值,也不只有一种美好,你所能摄取的这个世界给你的信息可以多种多样的。这也是这本书给我们塑造的世界。


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人的精神审美与思考,在岁月之间可以通过作品画面与作者思想穿越到今天,带给我们的审美激动。

当时我被这本书所激发的兴趣在于,梭罗在成为实验的主体同时还能抽离出来审视;同时,在文学和哲理的基础上,我能强烈感受到新旧时代的交界时他内心的挣扎。这其实和现在我们的心理机制很像。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农场。

你未必是一定要去户外、去亲近自然、或去隐居,你在哪里都可以,看书也可以。重点在于你能不能全神专注,重新获得看待周围世界的能力。

但凡我们今天能够阅读,生活的狂躁、迷茫和无所适从都奈何不了我们。

所以,你可以把这本书作为一本枕边书。

当你局促、压抑、焦躁的时候,当你认为这个世界已经是唯一的物质追求的时候,希望你能捧起这本《瓦尔登湖》,进入梭罗的节奏,境随心转,感受呼吸变得缓慢深沉。

感受书令你发散的想象力,给你的新世界。

02

与趁早万分投契

《呼吸:我对时间有耐心》


我眼中的这本书

《呼吸》是中信出版的一本杂志书,分列多期多个系列,笔量很轻,可以分段阅读,适宜作为一本枕边书或是下午茶的搭配。

我最喜欢的是第十期《呼吸:我对时间耐心》。它的场景细分且具体,涵盖幸福、生活、正念、创造力和逃离五个部分。

这本书通过人物专题访谈、特约作者供稿的形式呈现,同时也有很多交互性内容。通过这些具体朴实的文字,我们能够知道这些人的心得与遗憾,了解他们如何成为了自己。

我喜欢这本书的「疗愈」功能,从排版美工到文字故事,它都能让人心情变好起来,能让我们心的状态从浮躁变安静。

我后续也会作为特约作者供稿,如果大家有特别希望我写的方向,欢迎留言告诉我。

特别“趁早”的一本书


很多话我们听过无数遍,看似老生常谈,但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夜里就会击中你。

分享一些这本书的具体内容——

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

如何培养你的肯定性思维

第一,做时间的主人。提醒自己待办清单上的每一项事物都是确定想做的,如果感到不知所措,就请查看日期安排,看看是否有一些事情属于可以拒绝的范畴。

第二,为梦想创造空间。如果不确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就让大脑留出空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思考时关注自己的感受,问问自己,这个好的选择会让自己高兴吗?

第三,重新关注那些被搁置的事。如果你长期以来都忽视或否认自己的梦想,请尝试把它们从落满尘埃的角落里解放出来,看护他们成长。问问自己可以尝试哪些方法,迈出走向梦想城的第一步。

完美的一天

从头开始写以下问题与练习,帮助你设定完美的一天。首先要什么?写下来……

生而为人的故事

从出生起,我们的人生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关于我们个体的故事,我们与他人连接的故事,每一个都影响着我们的人生叙事丰盈了生命体验,甚至有时候能够改变我们的人生走向……

为什么集体活动令人快乐

因为集体活动释放天性、放松个性边界,让我们彼此连接……

读这些文字,我会感觉像是我们趁早星人的合编故事,精神内核与我们十分相配。我们相信与践行的,在这个世界的其他角落也有着同样的理念。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为能识别出那些曾经堆积的文字背后所闪耀的人间真理,为在广袤的世界里因说着同样的话而遇见的共鸣。

03

保留你的主体性

《乌合之众》


我眼中的这本书

二十年前我上GRE课程时,被当时的讲师罗永浩老师种草推荐了《乌合之众》,转头我就入手了一本。

这是一本社会学著作。书中指出,个体一旦融入群体,理性思考会被“群体精神统一性”取代,容易被裹挟进狂暴的负面群体之中,并用群体的恶掩盖自己的坏。

这本书的力量穿透到网络暴力泛滥的今天,通过对历史群体现象与机制的研究,你会更加了解一个善良理性的人躲在屏幕后面成为键盘侠的原理,透视人在群体之中被染上了无意义的情绪化和低智化的路径。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人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自己是否可以不变成这样?在可能被伤害的时候,如何抵御和辨别?如何自我保全、不参与甚至与之反抗?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你一个确定的答案——当你受到群体的恶意、面对一场网暴时,你能保持清醒,避免沦为网络时代的“乌合之众”。

为世界保有更多善的火种

许多优秀的人都经历过一些不该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法不责众,个体的恶就被无声地掩盖。

谷爱凌因为伤病退赛而被网暴。一位趁早星人因为染了粉色头发被网暴至放弃生命。我也会在许多平台上受到许多莫名其妙的语言攻击。

这些语言也是有力量的,会对人造成切身的伤害值,把人推向崩溃。

我希望媒体的公正性能够监督和管制群体的无理性,而不是任由狂暴的情绪泛化,掀起负面的滔天巨浪,吞噬伤害到个体。我也希望媒体能够正向疏导和引导群体的情绪,去往精神更健康、生活更正向的方向前进。

而作为个人,希望我们能够尽早识别和预防,不被裹挟、不被淹没、不被影响、不盲目从众,保持批判性思维,保留我们的主体性,为世界保有更多善的火种。

04

心想·事成

《人类简史》


我眼中的这本书


我们一手破坏,一手修补。我们是智人的后代,如此荒诞渺小,又如此伟大。

这本书讲人的恶,也讲人的智,是一本渊博而通透的书,上天入地、涉猎广泛。这些浩瀚的知识点你不用全部记住,只需要抓住一个触动到你的点就可以了。

我被这本书深深震撼的一点是,它将人类能够从碳基生物成长为食物链顶端生物的原因给出了两个答案——

一是人类因为有语言,会讲故事和传播故事。

二是人类听取了故事后拥有了梦想和信念,并基于信念塑造了这个世界,信所未见,创造未见。

而这个世界,属于「会讲故事的人」和「能够相信故事并把它建造成现实的人」。

《西游记》里,唐三藏是阿尔法头狼,他负责叙事和信念;孙大圣是贝塔,他负责把师傅描述的叙事实现。所以,唐三藏“心想”,孙大圣“事成”。

而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如此,有人心想,有人事成,有人直接心想事成。

人有梦想就有意义

梦想是远方,是支撑自己每天醒来的那股气。

中世纪的人也会感到快乐,因为他们对来世产生了集体错觉。但错觉的意义也是意义,因为会让你充实且愿意为此而活。

人有梦想与意义,大脑就会产生快乐的电化学。但这个电化学产生的具体元素因人而异,因此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选择什么才是有意思、有意义,可以激发自己脑电化学的。

这再次回归了我们人体的主体性感受。我们需要认识自己是什么,什么让自己更快乐,判断的依据只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

所以当你觉得这件事值得做时它就值得,跟别人没有关系。

对我来说,我是承载了人类简史发展而来的一个小小智人,我的祖先一代代活了下来,开疆扩土、征战创造,所以等来到我这里时,我便觉得人生不应该躺平,不属于岁月静好。

人类不容易,所以不能轻轻松松糊弄,不能糊里糊涂消耗。

人类需要梦想和创造,延续先贤传承下来的最大力量,终此一生散发光芒。


人类的历史是杀伐决断、血流成河、杀人如麻的历史。不问谁对了,只问谁留下了。

但人类的历史也是叙事与梦想的历史,能把原本没有的故事创造出来。

所谓「开智」,不是指会做多少题,而是会自己树立一个梦想,并敢为之排除万难去实现,在过程中创造从未有过的未来。

05

世界本荒诞 唯我格格不入

《局外人》


我眼中的这本书

这是一本五六万字的小书,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二十多岁的加缪以第一人称视角撰写了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的冷漠与疏离,来探讨存在的荒诞性,体现出了当时加缪等存在主义流派哲学的学者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思考方式。

这个故事的质感大概描述的是这样一种场景:你既不知道这个事从何而生,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背后只有无意义。周遭的人所说的话、定的规矩、做的事让你随波逐流,但你本身只有一种无意义感。

放心,这不是一本很压抑的书,相反,它很酷。它辞藻朴实,句短好读,但穿透出来又有深刻的道理。

你对我是荒诞的

存在主义与志趣有非常深刻的联系。志趣是我们花时间和投入精力所做的让我们感觉充实的事。

存在主义主张我们被抛到世间,所做的事情与选择都是无意义的,必须自己找到志趣,追寻意义,这一生才会有意思。

《局外人》所描述的疏离感,是在面对不理解或不能融入的环境时,个体对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约束的一种反抗。

这是一种哲学性的反抗——因为我不知你从何而来从何而起,所以我没有办法顺从你;也因为不理解你,没办法与你为伍。我觉得是你的意义是你赋予的,我暂时没有赋予我人生这样的意义,因此我没有办法奉行你所强调的主义和你相信的事情。

当个体对大环境价值观并不认同时,就会产生疏离感,认为世界荒诞而自己格格不入,身在其中却没人懂自己。这是哲学上的「迷茫」。

所以,当你感到格格不入,当世界要求你表演悲伤、爱情或信仰时,加缪告诉你,忠于自我即是对荒诞最有力的反击。

阅读不是堆量,所以我不推崇一年读400本书的阅读方式。

我相信的是书需要慢慢读、深入读,将从书里吸取到的结构和体系纳入自己的体系。

好书值得反复看。

你需要将书里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核心观点吸纳,并在自己的体系中内化出新的结构,把这本书创造的价值永远加诸自己身上。

所以,请继续深入地充分地阅读。

阅读之后,你或许可以成为一个更好、更积极、更笃定、更有观点、更切实的人。


点击下方书名,即可购买对应书籍:

1. 《瓦尔登湖 》

2. 《呼吸 》

3. 《乌合之众 》

4. 《人类简史 》

5. 《局外人 》

以上是本次潇洒姐在世界读书日主题直播的直播总结。

阅读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可能的抵达。

这个假期,愿你在书里遇见更清醒的旅人、更辽阔的远方,成为那个不会被假期结束带走的自己。

将阅读写入本月的计划,开启一段浩瀚之旅。

此刻,翻开第一页,就是启程。

假期愉快!

「奇遇图书馆」

和潇洒姐一起读完52本好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