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罗贯中的说法,三国战争一般都是先阵前斗将,然后才大军对冲,这其实是符合春秋战争礼仪的:不重伤,不擒二毛,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厄,不鼓不成列,不逐北。
不重伤的“重”字当重复讲:不对已受伤的敌人进行二次攻击,不俘虏头发花白的年长者,不会把敌人推向危险的境地,不会逼迫敌人陷入困境,不攻击没有列成阵型的敌军,也不长途追击败军。
春秋时期的“国战”其实就是贵族竞技,双方讲好了开战理由,约好了战斗时间地点人数,兵对兵将对将开打,一般是只分胜负不决生死,敌人跑了五十步就不可再追,所以才有了“五十步笑百步”的说法:跑五十步就已经安全,你跑双倍距离,太胆小了!
到了战国时期,“战争礼仪”变成了“战争利益”,所谓“兵者诡道也”,也就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不讲武德”,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以罗贯中的描述,来看看三国时期最不讲武德的名将都有谁。
趁人之危和偷袭,当然都是不讲武德的表现,在三国名将中,笔者最瞧不起的就是徐晃徐公明——此人作战十分奸猾,遇强则弱遇弱则强,最喜欢的就是“趁你病要你命”。
徐晃的武功,在曹操阵营或许能排进前三,甚至可以跟典韦、许褚并称“曹营三猛”,但许褚典韦是真猛,徐晃却是看对手实力才决定自己是猛还是怂。
典韦许褚急了眼,连吕布都敢单挑,而且颇有不死不休的意思,徐晃则是嚣张出战狼狈而逃:在土山与许褚联手阻击关羽,被关羽冲过去了;在白马坡战颜良,打了二十回合掉头就跑;在延津口与张辽合击文丑,一看张辽的战马被文丑撂倒,他打了几下子就开溜;在汉中米仓山与张郃困住黄忠,赵云远远杀来,他又“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徐晃最“硬气”的一次,是在襄樊之战中面对刮骨疗毒臂伤未愈的关羽,先是一通彩虹屁让关羽放松了警惕:“自别君侯,倏忽数载,不想君侯须发已苍白矣!忆昔壮年相从,多蒙教诲,感谢不忘。今君侯英风震于华夏,使故人闻之,不胜叹羡!兹幸得一见,深慰渴怀。”
然后变脸如翻书:“若取得云长首级者,重赏千金!”
徐晃居然还振振有词:“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徐晃趁关羽虚弱而发起挑战,当然不是什么为了“国家之事”,而是真正的“以私废公”:曹操的命令,是以军事压力迫使关羽从襄樊撤围,回过头去打吕蒙,曹魏坐看二虎相争大者伤小者死,然后出来当刺虎的卞庄,一举“收复”荆州——曹操是曾经从刘琮手里接收过荆州的。
徐晃为了一战成名,既不顾曹操的战略大局,也不顾他与关羽的情谊,更是把关羽的救命之恩抛在脑后,这是功德私德两亏:他与关羽死磕,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再也没有力量与吕蒙争夺地盘,也间接导致了关羽败亡。
曹操让徐晃张辽驰援襄樊,就是因为这二将跟关羽的交情都很深,只要这两人把关羽逼退,曹操的驱虎吞狼之计就算大功告成,结果张辽领会了曹操的意图徐徐进军,徐晃却急不可耐地与关羽死战,这才让吕蒙成了最大的赢家。
如果关羽手臂无伤,徐晃肯定像张辽一样不紧不慢,他如此猴急,就是怕再过一段时间关羽箭伤痊愈,自己就没有机会扬名立万了——关羽唯一一次落在下风,就是输给了徐晃:“战八十余合,公虽武艺绝伦,终是右臂少力。”
徐晃不讲武德,“成全”了吕蒙,吕蒙的“白衣渡江”,也把项羽立起的“江东子弟多才俊”人设踩在脚下,变成了“江东有杰瑞”。
三国不讲武德之将,徐晃算一个,吕蒙也算一个,而且吕蒙的人品,似乎比徐晃还差——徐晃和关羽毕竟也算“敌人”,而吕蒙跟关羽当时却是“盟友”,孙刘联盟的盟约尚在,他趁着关羽与曹魏相持之际背刺盟友,跟司马懿的“洛水之誓”一样,再次拉低了战争的道德底线。
如果只说曹魏孙吴名将不讲武德,确实有些不公平,我们细看《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就会发现刘备手下的不讲武德之将也不少,老将黄忠就是其中之一。
黄忠战长沙的时候还比较讲义气,但是在定军山突袭杀夏侯渊之前,就已经不讲武德了——他生擒了夏侯尚,夏侯渊生擒了陈式,双方越好走马换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换俘,黄忠的做法却令人大跌眼镜:“黄忠带着夏侯尚,夏侯渊带着陈式,各不与袍铠,只穿蔽体薄衣。一声鼓响,陈式、夏侯尚各望本阵奔回。夏侯尚比及到阵门时,被黄忠一箭,射中后心。”
黄忠此举是什么性质,不用笔者赘述,道德高尚的读者诸君,都能写出千字文来骂黄忠,刘备如果也在阵前,是肯定不会让黄忠如此不讲武德地背后偷袭的。
司马懿让人不相信誓言,徐晃让人不相信义气,黄忠那一箭,笔者还真是想不出用什么语言来评说。
黄忠不讲武德,与黄忠同为蜀汉五虎大将的马超也没强到哪去,他是连老太太和小孩子都杀,而且是亲自杀的:“走到历城下,守门者只道姜叙兵回,大开门接入。超从城南门边杀起,尽洗城中百姓。至姜叙宅,拿出老母。母全无惧色,指马超而大骂。超大怒,自取剑杀之。尹奉、赵昂全家老幼,亦尽被马超所杀。”
马超的人品如何,熟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读者诸君自然知道,他连起码的伦理道德都不讲,武德是什么,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连张鲁的手下都很瞧不起马超:“张鲁大喜,以为得马超,则西可以吞益州,东可以拒曹操,乃商议欲以女招超为婿。大将杨柏谏曰:‘马超妻子遭惨祸,皆超之贻害也。主公岂可以女与之?’鲁从其言,遂罢招婿之议。或以杨柏之言,告知马超。超大怒,有杀杨柏之意。”
史书中评价马超的原话是“有人若此不爱其亲,焉能爱人”,罗贯中为了彰显刘备集团的正义,颠倒了马超起兵和马腾马休马铁被杀的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后汉书·卷九·献帝纪》写得很清楚:“十六年秋九月庚戌,曹操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遂等大败,关西平。十七年夏五月癸未,诛卫尉马腾,夷三族。”
马超连父子兄弟之情都不顾,让他讲武德,那实在是太“难为”他了。
说徐晃、吕蒙、黄忠、马超,这四位三国名将都“不讲武德”,可能会有人不同意: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羽万马军中斩颜良,是不是也不讲武德?
这里咱们就有必要解释一下了:吕布非一人可敌,那是三国群雄的共识,除了张飞之外,没有人能与吕布大战一百回合,虎牢关刘备关羽张飞是哥仨打一个,濮阳城是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一拥齐上,而且关羽打吕布是二哥帮三弟,讲的是义气,不能说不讲武德。
关羽斩颜良,许多人都说是“偷袭”,但实际上关羽是长距离奔袭,颜良早就看见关羽冲杀过来了:关羽是杀入敌军垓心取上将首级,跟后来的秦琼“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敌骁将锐卒)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是一个性质,即使公平单挑,颜良也不是关羽对手——与颜良齐名的文丑,在关羽的青龙偃月刀下,也只能支撑三个回合。
这样替关羽解释,确有诡辩之嫌,未必所有的读者都会认同,于是咱们今天最后的问题就出来了:要评选三国四个或五个“不讲武德之将”,在您看来,哪些人能够入选?三国时期最不讲武德的名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