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
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7个节气
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表示即将告别春天
夏天的开始
01
立夏三候
《礼记》描述的立夏物候,是蝼蝈(lóu guō)鸣、蚯蚓出、王瓜生。
根据《礼记训纂》,“蝼蝈,蛙也。”立夏之后,“听取蛙声一片”,著名的“天气预报员”开始亮相、发声了。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认为蝼蝈是“生穴土中”的蝼蛄(lóu gū)。其实甭管特指哪个,立夏之后,各路“歌唱家”都开始纷纷登场了。
因夏而鸣、而出、而生、而秀的物候次第中,古人以顺应而不冲犯的礼敬之心,乐享着天地赐予的“麦秀风摇,稻秀雨浇”的繁盛田园。立夏时节,恰是草们、苗们的青年节。
02
入夏标准
立夏日,夏的面积约为80万平方公里,而春的面积约为585万平方公里。(以气象学标准为计)
一年之中,什么时候春天的面积最大?不是清明,不是谷雨,而是立夏。确切地说,是立夏的三候(5月15日至20日左右)。所以,如果以平均气温来定义节气,立夏或许应该改名为“盛春”更为贴切。
孟夏之时,人们常常感慨“无可奈何春去也”。但按照气温的标准,立夏到小满时节,反而是春天疆域最全盛的时期。
有人说:“气象学的入夏标准太烦琐,我们的标准是‘樱桃红熟’。”吃上樱桃,便是夏天。“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好吧,其实我也特别喜欢这个鲜美的换季标准。
“桃始华”是春,樱桃熟是夏,花果标准终究比气温标准更优美、可爱。
03
春短夏长
有时候人们觉得春天很短,正如郁达夫的感触:“春来也无信,春去也无踪,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内,春光就会同飞马似的溜过。屋内的炉子,刚拆去不久,说不定你就马上得去叫盖凉棚的才行。”
“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南方初夏时令,北方依然是暮春时光。虽然古人并未以精确量化的方式划定春季、夏季的时长,但三春、九夏之说足以体现春之短、夏之长。
“采茶歌里春光老,煮茧香中夏景长。”“茶歌才了又田歌,节物真成一鸟过”,令人感慨,从茶歌到田歌的变换之间,便已春夏交替。
04
立夏习俗
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诸色细果,馈送亲戚比邻,谓之七家茶。
立夏日俗尚啖李。时人语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颜色美。故是日妇女作李会,取李汁和酒饮之,谓之驻色酒。一曰是日啖李,令不疰(zhù)夏。”
在太湖流域,立夏的时令“三鲜”是蚕豆、竹笋和青梅。“俗于立夏日啖青梅,云令人终岁神清不惛(hūn)睡。”当梅子由青泛黄之时,便是绵绵的梅雨时节了。
四时天气促相催
一夜薰风带暑来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
牡丹吐蕊,樱桃红熟
春天正在进行着一场华丽的谢幕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
挥手作别春天的杏花春雨
招手迎接夏天的枝繁叶茂
夏天,好久不见
春天,后会有期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