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行业爆发“口水战”,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再度成为主角。
辩驳“透明质酸过时论”
5月19日,华熙生物在其官方微信号发布《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对市场上流行的“玻尿酸过时”的观点,进行了点名驳斥。
华熙生物在文章中点名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称,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为了营造比透明质酸产业更大的预期,围绕某重组胶原企业的研报中,出现了大量直接针对中国透明质酸产业的所谓“对比研究”。
文章称,透明质酸“过时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就在5月19日晚间,一份落款为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的倡议书提到:“我们呼吁全行业从业者及资本市场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共同构建健康、理性、可持续的行业生态。”
在5月20日的回应中,华熙生物表示,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及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非常了解行业的技术、演进方向和目前市场环境面临的挑战和资本市场概念切换带来的问题。行业协会一直支持产业向着健康、理性、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尤其此次针对华熙生物提出的问题,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高度重视。
华熙生物在回应中还提到,“回归科学本质与商业文明初心”确实已成为行业内大多数企业的共识,因为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概念的每次剧烈切换都会伤害一批产业,没有一家企业可以独善其身,为了要打破这样不断重演的概念轮替,产业企业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经过审慎评估,华熙生物决定开放透明地讨论这些言论是否存在基本的科学基础,这也是对市场及消费者负责的必须发声。
去年净利润下滑逾七成
据公开报道,2023年前,凭借玻尿酸红利,华熙生物在医美行业创造出一个造富神话,被誉为“医美第一股”和“玻尿酸大王”等美誉。
华熙生物曾开发出了以透明质酸(玻尿酸学名)为核心的一系列生物活性物产品,包括医药级、化妆品级和食品级一共200多个规格的产品,并陆续推出了 润百颜®透明质酸填充剂、润致"娃娃针"和"御龄双子针"水光产品、润致®品牌、专注医美术后修复的润致®臻活品牌、“唇部”适应症玻尿酸等8款获批的玻尿酸医美针剂。
但从2023年开始,降价潮席卷了原本已有些饱和,同质化严重的玻尿酸市场,同时行业新贵重组胶原蛋白、肉毒素也在加速挤压玻尿酸市场。
在此背景下,华熙生物净利润持续下滑,股价也距离最高点暴跌近80%。
对于公司股价是否受部分研报言论影响,华熙生物工作人员表示,股价波动是综合原因。
最新财报显示,华熙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0.78亿元,同比下降20.77%;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下降58.13%。
2024年,华熙生物实现营业收入53.71亿元,较2023年的60.76亿元下滑1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亿元,与2023年的5.93亿元相比,大幅下降70.59%。
公司表示,这主要源于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下滑、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以及政府补助减少等因素。
年初掀起内部反贪风暴
2025年3月,华熙生物总裁赵燕在公司高层会议上直言不讳地指出,公司近两年业绩出现较大波动,虽然市场环境的变化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自身组织架构和人才管理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因此公司主动放慢发展节奏,进行内部调整。
赵燕强调,目前公司仍处于危机之中,而这种危机并非单纯源于业绩下滑,而是现有组织架构的“熵增”现象——即组织的混乱和低效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时代所能容忍的范围,到了必须采取强硬措施进行整顿的关键时刻。她提到,公司自2024年起便开启了变革调整之路,但真正的变革核心在于“人的变革”,而这一变革才刚刚拉开帷幕。
她进一步表示,公司第一阶段的流程重塑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接下来的重点是打破低效官僚团队的虚假工作模式,重新打造具有创业精神的组织架构,培养充满创业激情的团队文化。赵燕还提到,由于此前公司管理风格较为宽松,内部滋生了诸多问题。为此,公司已于今年启动了“刮骨疗毒”式的内部整顿,对于历史遗留问题绝不姑息迁就。所有涉及贪腐的人员,无论职务高低,都必须在3月31日之前主动交代问题并提交辞呈。逾期未主动交代者,公司将依法将其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不再进行内部处理。
赵燕称,我是一名创业者,是从零起步一路拼搏至今的。千万不要以为掌握一点权力就能兴风作浪、扰乱公司正常运营,甚至影响公司业绩,我会对此坐视不理。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事实上,赵燕对公司现状的不满并非个例。过去两年,华熙生物业绩、股价等表现已打击了市场信心。在此背景下,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频繁离职或退居二线。自去年以来,已有7位高管职位发生变动,其中5位涉及技术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以来,华熙生物原核心技术人员马守伟、王勇志因个人原因离职;副总经理刘爱华、原核心技术人员栾贻宏不再直接负责研发工作。而最令人瞩目的人事变动发生在2025年1月3日,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及核心技术人员郭学平博士因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正式退休,不再担任副总经理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