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满节气的到来,北京眩晕专家张小中发出健康警示:夏季特有的"湿热型眩晕"进入高发期。张小中指出,这种季节性眩晕具有明显的时间规律,多发生在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与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段相吻合。她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约60%的夏季眩晕患者伴有明显的"头重如裹""胸闷恶心"等湿邪困阻症状,这与小满节气"湿气始旺"的气候特点直接相关。
张小中解释,夏季眩晕的发病机制复杂,既包括西医所说的电解质紊乱、血压波动等因素,也涉及中医"湿邪上蒙清窍"的理论。她特别提醒三类人群要提高警惕:长期在空调环境工作的白领容易"寒包火",室外高温作业者易"暑伤气阴",而过度贪凉饮冷的人群则会导致"脾胃阳虚"。针对这些情况,张小中的"清暑化湿三步法"效果显著:第一步用薄荷3克、陈皮5克泡水代茶清利头目;第二步以茯苓15克、赤小豆30克煮粥健脾祛湿;第三步取足三里、丰隆两穴每日艾灸10分钟。
对于已经出现眩晕症状者,张小中建议立即找阴凉处休息,按压合谷穴缓解症状,并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小满时节养生重在"未病先防",只有顺应节气特点调整生活方式,才能有效远离夏季眩晕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