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这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将,名字在军史上响当当。他1903年出生在湖南湘乡,1961年在上海因病去世,活了58岁。1961年2月,他因为心脏病啥的住院疗养,本想着能好好休息下,结果却觉得自己被“冷落”了——一个多月没人来看他。
于是,他在电话里跟老朋友龚澎抱怨了几句。龚澎半开玩笑地说了句:“是你官做大了,不理小老百姓了。”这话听着挺逗,但背后其实有点深意。这事儿后来还传开了,成了陈赓晚年的一段小插曲。
陈赓不是普通人,家里有点背景。他爷爷陈益怀是湘军将领,打过太平天国、捻军,官还不小。陈赓小时候耳濡目染,13岁就跑去当兵,加入湘军,开始混军营生活。后来他1922年入了共产党,1924年考进黄埔军校第一期,跟周恩来、徐向前一个班,算是“黄埔三杰”之一。
那时候他军事能力强,还特幽默,连蒋介石都挺喜欢他。有回东征打仗,蒋介石差点被围,陈赓背着他跑了好几里地,救了老蒋一命。
1926年,陈赓去苏联学情报技术,回国后干了不少大事。南昌起义他参加了,后来在上海搞特科工作,专门负责情报和保卫。那会儿他带人干掉了叛徒白鑫,保住了党的不少秘密。
1931年,顾顺章叛变,他不得不撤离上海,去鄂豫皖苏区当红四方面军师长。打仗时他负了好几次伤,1933年在上海治伤时还被抓了,受了不少折磨,但硬是没屈服。后来宋庆龄等人帮忙把他救出来,他又跑去中央苏区接着干革命。
抗日战争时,陈赓在八路军129师386旅当旅长,在山西、河南跟日军干了好几仗,战绩很亮眼。解放战争他也没闲着,先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带兵,后来当了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打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这些大仗。
新中国成立后,他当过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还被授了大将军衔。战友们都喜欢他,觉得他风趣又接地气,管他叫“开心果”。
1961年2月,陈赓身体扛不住了,心脏病啥的折腾得厉害,就被送到上海住院疗养。那时候他58岁,按理说年纪不算太大,但多年的战场生涯把身体拖垮了。
他住进医院,本来想着能静养一阵,结果发现病房里冷冷清清,一个多月过去了,往日那些并肩作战的战友、同事愣是一个没来。这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
陈赓这人性格直爽,心里有啥说啥。他就给外交部新闻司司长龚澎打了个电话。龚澎是老朋友了,俩人关系不错。他在电话里跟龚澎念叨,说自己来上海养病这么久,没人来看他,觉得战友情有点淡了。
龚澎听完,回了句:“不是大家不来看你,是你官做大了,不理小老百姓了。”这话听着像开玩笑,但也有点刺耳。陈赓一愣,不太明白咋回事儿。他觉得自己从来没摆过架子,咋就给人这种印象了?
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儿。龚澎之前其实来过医院,想探望他,还带了点水果啥的,结果被陈赓的老婆傅涯给挡了。傅涯说医生交代了,陈赓得静养,不能见太多人。龚澎挺理解的,也就没硬闯,回头就打了这个电话问问情况。陈赓听完才反应过来,不是战友们不讲情义,是傅涯“执行医嘱”太严格,把人都拒了。
龚澎说“你官做大了,不理小老百姓了”,这话表面上是玩笑,但其实有点深意。陈赓当了大将,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地位高了,身份不一样了。以前在战场上,大家都是兄弟,啥话都能说,啥事儿都能一起扛。可现在他官大了,周围人难免有点顾虑,不敢随便靠近。加上傅涯还把探望的人挡了,外人一看,还真可能觉得陈赓“架子大了”。
这话也不是完全没根据。新中国成立后,陈赓地位高了,接触的人和事儿都变了。以前那种随便串门、聊天的日子少了,更多是公事往来。龚澎这么一说,既是调侃,也是提醒他:身份变了,人际关系自然也得变。这不是陈赓本意,但他也没法完全避免。
陈赓听完挺不服气的。他觉得自己还是那个跟战友掏心窝子的人,咋就“官大了”呢?他赶紧把傅涯叫过来问咋回事儿。傅涯挺委屈,说自己是按医生说的办,想让他好好休息。陈赓气消了点,但还是觉得这事儿不能这么算了。他让傅涯给龚澎道歉,还特意邀请龚澎有空来家里坐坐,聊聊天。
可惜,这事儿没等有个圆满结局,陈赓就撑不住了。1961年3月16日早上,他心脏病突然发作,疼得从睡梦里醒过来。家里人赶紧叫医生,可抢救了几个小时也没能救回来。他就这么在上海去世了,58岁,正值壮年。消息传出去,战友们都挺难过的。这么个幽默又能打的大将,就这么走了,实在让人惋惜。
陈赓死后,留下傅涯和四个孩子。傅涯后来活到92岁,2010年在北京去世。她把陈赓的日记啥的整理出来出版,也算留下了点念想。龚澎呢,比陈赓多活了几年,1970年因病去世,56岁。她是外交部的老人,为新中国外事工作干了不少事儿。
说起陈赓,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幽默”。他在部队里是出了名的“开心果”,老爱讲笑话,逗大家乐。战场上他胆子大,脑子活,打仗厉害得很,可私底下一点架子没有,跟谁都能聊几句。他跟龚澎抱怨没人探望,其实也能看出他挺重感情的。他不是真觉得战友薄情,就是想念过去那种热闹劲儿。
但陈赓也不是完人。他脾气有时候挺急,傅涯挡人这事儿让他挺上火。不过他也不是不讲理,知道是误会后就赶紧让人道歉,还邀请龚澎来家里,说明他还是那个实在人。住院这事儿,也能看出他晚年有点孤独。官大了,身边人少了,病一重,难免有点失落。
龚澎是陈赓的老朋友,俩人认识挺久。她1914年出生,日本长大,后来在燕京大学念历史,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1936年入党。
抗战时她在延安、重庆干外事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当了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她跟陈赓关系好,打电话关心他,还能开玩笑,说明她挺了解陈赓的脾气。
傅涯是陈赓的老婆,1918年出生,1937年参加革命,1943年跟陈赓结婚。她比陈赓小15岁,俩人感情不错。住院这事儿,她是真为陈赓好,怕他见人太多累着。可她没想到这会让陈赓觉得“被人误会”,还得去道歉。她后来一个人带四个孩子,也挺不容易。
陈赓住院抱怨没人探望这事儿,后来咋传开的呢?一是他身份高,大将的事儿大家自然关心。二是这事儿挺接地气,老将军也有普通人的一面,跟朋友抱怨两句,谁听了都觉得亲切。再加上龚澎那句玩笑话,挺有意思,就这么传开了。
这事儿还让人有点感慨。陈赓打了一辈子仗,功劳大得很,可到最后还是会觉得孤单。人呐,不管多大官,到了病床上,想的还是那些老朋友、老日子。
陈赓这事儿,其实跟咱们普通人也有点像。现在生活节奏快,朋友之间联系少了,生病住院时,能来看你的人有多少?地位高了,朋友少了;忙起来,感情淡了。这不就是陈赓那时候的感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