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
优秀成果和优秀集体评选结果公布
67篇作品获评优秀成果
7家单位获评优秀集体
5月21日,第二十六届全国检察理论研究年会暨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年会在重庆召开。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苗生明通报了2024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和检察理论研究优秀集体评选结果。
据悉,67篇作品获评2024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党中央对检察机关“四个定位”的中国特色、意义和启示》等3篇作品获评一等优秀作品,《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法律监督理论研究》等24篇作品获评二等优秀作品,《我国苏维埃工农检察机关的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等40篇作品获评三等优秀作品。江苏省检察院研究室等7家单位获评2024年度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集体。
记者了解到,2024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携手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聚焦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深化检察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此次通报的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和检察理论研究优秀集体,就是其中的代表。
会议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各级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聚焦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不断深化检察理论研究,切实提升检察理论研究质效,积极参与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努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促进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深化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关于2024年度
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
和检察理论研究优秀集体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鼓励广大检察人员和专家学者更加积极开展检察理论研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基础理论研究成果评选办法》、《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工作绩效分析与通报制度实施细则》,对67篇2024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其中,一等优秀作品3篇,二等优秀作品24篇,三等优秀作品40篇),以及组织有力、成绩突出的7家2024年度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优秀集体予以通报表扬。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各级检察机关、全体检察人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聚焦持续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检察实践,不断深化检察理论研究,切实提升检察理论研究质效,积极参与中国检察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努力产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促进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深化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以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理论基础。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25年5月15日
2024年度
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篇目
及检察理论研究优秀集体名单
优秀成果篇目(共67篇)
一等优秀作品(3篇)
1. 朱孝清(最高人民检察院):《党中央对检察机关“四个定位”的中国特色、意义和启示》,载《人民检察》2024年第13期。
2. 王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的体系分析》,载《法学研究》2024年第1期。
3. 解志勇(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行政检察的监督范畴与体系构建》,载《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9期。
二等优秀作品(24篇)
1. 石泽华(武汉大学法学院):《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加强法律监督理论研究》,载《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4期。
2. 林贻影(浙江省人民检察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载《民主与法制周刊》2024年第45期“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专刊。
3. 时侠联(重庆市人民检察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实践展开》,载《人民检察》2024年第22期。
4. 田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法检公”三机关关系原则的解释论展开——兼论制约与监督的关系》,载《清华法学》2024年第2期。
5. 卞建林(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轻罪治理的程序响应》,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2期。
6. 陈卫东(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三重维度下刑事诉讼法修改重点问题研究》,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4期。
7. 龙宗智(四川大学法学院):《论证据视角下完善刑事指控体系》,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4期。
8. 熊秋红(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分歧及其回应》,载《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5期。
9. 张建伟(清华大学法学院):《刑事诉讼结构中的“检察官司法”》,载《比较法研究》2024年第6期。
10. 高景峰、王佳(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中国式”刑事诉讼现代化视野下完善检察权的几点思考》,载《中国法律评论》2024年第2期。
11. 吴雨豪(北京大学法学院):《认罪认罚从宽适用常态化之实效检验》,载《中国法学》2024年第3期。
12. 李勇(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庭审发问及辩论的原理与方法》,中国检察出版社2024年版。
13. 葛琳(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五检察厅):《刑事执行检察监督履职模式变革观察》,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3期。
14. 秦前红(武汉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研究基地):《法律监督视野下检察侦查制度优化》,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15. 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课题组(陕西省人民检察院):《民事虚假诉讼检察监督研究》,载《法律科学》2024年第2期。
16. 兰楠(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检察厅):《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审查思维与方法》,中国检察出版社2024年版。
17. 章志远(华东政法大学):《新时代行政生效裁判检察监督之道》,载《法学研究》2024年第5期。
18. 刘艺(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建构行刑衔接中的行政检察监督机制》,载《当代法学》2024年第1期。
19. 王麟(四川省人民检察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的法治化进路》,载《人民检察》2024年第19期。
20. 朱全宝(深圳大学法学院):《检察公益诉讼的理论优化与机制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21. 王越端(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比较视域下的司法主导型公益诉讼:中国方案及其世界意义》,载《法学家》2024年第3期。
22. 王广聪(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未成年人司法体系的中国领域法模式》,载《东方法学》2024年第2期。
23. 高继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一带一路”视域下检察机关涉外司法协作研究》,载《人民检察》2024年第10期。
24. 翁跃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大数据分析在法律监督中的应用》,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1期。
三等优秀作品(40篇)
1. 金鑫(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我国苏维埃工农检察机关的历史意蕴与时代价值》,载《法学评论》2024年第5期。
2. 张薰尹(国家检察官学院):《检察建议的谱系脉络及分类发展构想》,载《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3期。
3. 李子龙(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案例研究基地):《检察听证的二元功能与程序优化》,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4. 阮建华(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刑事司法理论及其检察践行》,载《法治现代化研究》2024年第5期。
5. 张建忠(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厅):《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诚信机制构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6期。
6. 闫召华(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河南省安阳市北关区人民检察院):《“实质错误”论:认罪认罚案件抗诉的功能澄清与标准优化》,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24年第1期。
7. 谢铖涛(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吕静(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王恩海(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邵杰泓(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斡旋受贿精准量刑建议数字化的显示偏好理论面相——基于293例斡旋受贿犯罪裁判文书的数字化剖析及模型构建》,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2期。
8. 刘辰(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厅)等:《量刑建议原理与适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24年版。
9. 李辞(福州大学法学院):《功能视角下附条件不起诉的检视与回归》,载《政法论坛》2024年第6期。
10. 张彬(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局)、丁建玮(江苏省泰州市人民检察院):《起诉必要性审查制度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以T市1533件审查起诉案件为实证样本》,载《河北法学》2024年第6期。
11. 李华伟、原佳丽(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涉案财物处置机制的优化》,载《人民检察》2024年第8期。
12. 李思远(上海大学法学院):《论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构建》,载《清华法学》2024年第6期。
13. 陈禹橦(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类型事实区分视角下行刑交叉案件刑事违法性的判断》,载《政法论坛》2024年第5期。
14. 黄文忠(江西省人民检察院):《股权投资类刑民交叉案件判定基准及原理》,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
15. 张和林(广东省珠海市人民检察院)主编:《走私犯罪实务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24年版。
16. 李领臣、李彪(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监察调查机制研究》,载《人民检察》2024年第14期。
17. 郑国宝、朱叶(湖南省衡阳市人民检察院):《调查核实权在司法工作人员渎职案件中的运行规则检视》,载《检察工作》2024年第6期。
18. 魏丽艳(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李亚西(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社区矫正研究中心):《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检察监督的联动机制研究》,载《中国法治》2024年第3期。
19. 周凯东(吉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的理论与实践面向》,载《中国检察官》2024年第7期。
20. 曹坚(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权的理论基础和深化路径》,载《人民检察 》2024年第7期。
21. 舒瑶芝(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在线诉讼的民事检察监督:证成及制度化路径》,载《政治与法律》2024年第3期。
22. 胡思博(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正名实责:民事检察和解的定位与实施》,载《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
23. 李同民、郭瀚(山东省烟台市人民检察院):《仲裁中检察监督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载《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24年第4期。
24. 潘森林、陈帅、李新力(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人民检察院):《不起诉案件行刑反向衔接的比较与借鉴》,载《人民检察》2024年第3期。
25. 宋华琳(南开大学法学院):《药品执法领域的行刑反向衔接》,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26. 田凯(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背景下的检察公益诉讼立法》,载《中国检察官》2024年第11期。
27. 杨会新(国家检察官学院)、王富世(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责任的体系定位》,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
28. 党惠娟(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杨芳(甘肃省兰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公益诉讼调查核实的数字化实现》,载《云南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
29. 梁鸿飞(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海洋生态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生成与实践审视》,载《求是学刊》2024年第1期。
30. 李元(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检察院):《高质效履行未成年人检察职责的路径研究》,载《检察工作》2024年4期。
31. 王化宏、张雪、戴兴栋、杨启孟(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刑行衔接视角下罪错未成年人专门教育矫治之体系性建构》,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24年第2期。
32. 张迪(华东政法大学中国法治战略研究院):《论数字检察背景下协作式法律监督观》,载《地方立法研究》2024年第2期。
33. 吴进娥(江苏大学法学院):《法院“不当逮捕”的数字检察监督转型》,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4年第5期
34. 陈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基于执行文书的大数据法律监督》,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24年第2期。
35. 武艳(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检察院)、张清(扬州大学法学院):《数字检察“去责任化”危机的省思》,载《社会科学》2024年第5期。
36. 彭瑞峰(山西省人民检察院)、褚尔康(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梁晓艺(山西省人民检察院):《数字检察:基础理论与模型应用》,中国检察出版社2024年版。
37. 刘在青、张云鹤(天津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检委会议案机制:主体、客体、过程的反思与优化》,载《人民检察》2024年第19期。
38. 任鸿亮、李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民检察院)、纪宇飞(黑龙江省东宁市人民检察院):《大数据赋能检委会工作现代化探究》,载《检察工作》2024年第1期。
39.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跨行政区划案件审判监督机制研究——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为视角》,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年第6期。
40. 刘志(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美国法律域外适用的司法实践及启示》,载《人民检察》2024年9期。
优秀集体名单(共7个)
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山东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四川省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研究室
(来源:检察日报社 作者:史兆琨 张博 刘一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