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蔡梦莹 文/摄)5月20日上午9点多,玄武门友恭学堂台城花园办学点内,首堂国画课正在进行。前后协调了一个多星期,看着社区学员们沉浸在笔墨丹青之中,身为“主理人”的兰静文站在课堂后用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而她的另一个身份则是南京市玄武区玄武门街道台城花园社区副书记,居民都叫她“小兰书记”。18年社区工作生涯,辗转3个社区,足迹半包围玄武湖。而她的宝藏之处,远不止于此。


从药店转行进社区,最懂“对症下药”的社工来了

“小兰书记”在进入社区工作之前,学的是药学相关专业。刚毕业时,她先在药店工作了一段时间,对自己的未来是这样设想的,先在药店工作几年,努力升级考执业药师,然后就自己开一间小药店。

一次偶然的机会,家人看到玄武区正在招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鼓励她去尝试一下。2007年,她通过招考进入社区工作,第一个落脚点就是玄武湖东侧的九华山社区(现与公教一村社区合并)。


社区工作第一课就是和居民“打成一片”。从药店转行到社区,身份的转变,让性格大大咧咧的她还是有些不适应。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是书本上可以学到的,多跑腿才能换来居民的信任与理解。一般社工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完全熟悉网格内所有居民,她仅用三个多月时间就摸清网格内298户居民情况。

入户走访,成为她的习惯。一次聊家常时,她听到70多岁的戴阿姨说:“我这辈子过得很幸福,但是最大的遗憾是结婚时,没有穿过婚纱和老伴拍照。”这句话被兰静文深深地记在了心上。自2022年开始,她连续3年开展“最美夕阳红”金婚主题活动,组织辖区金婚夫妇到玄武湖公园拍摄金婚照,偷偷录制他们儿女的祝福,在重阳节这天将制作成框的照片和儿女祝福一同送给他们,收获了不少惊喜与感动。

在18年的摸爬滚打中,兰静文逐渐找到了社区工作的“窍门”——对症下药。她举例说:“在药店工作的时候,同样是感冒,风寒和风热的推荐药不同,疗效是不一样的。社区工作也一样,对待居民也要‘对症下药’,了解他们的性格和需求,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


紧挨明城墙、半包围玄武湖,18年用脚步丈量社区

从2007年来到社区工作开始算起,如今已有18年时间。从公教一村社区到廖家巷社区,再到台城花园社区,她所在的社区都紧挨着城墙根,绕了玄武湖半圈。

她还记得第一次参与人口普查工作的时候,走遍了社区每个角落。2010年,全国开展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当时,兰静文担任社区人口总普查员,从绘制普查小区到普查区划分,她走遍了社区内的所有建筑物,确保小区边界和建筑物不重不漏,“基本上每个角落我都走了3遍以上”。

在台城花园社区,她搭建了“台城圆桌会”议事平台,围绕居民群众家门口的烦心事,开展协商议事。2024年4月,由于长期的雨水冲刷,峨嵋路8号小区的围墙产生了较大裂缝,成为一道险墙,她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紧急设置防护栏。危墙如何翻新重建?改造如何进行?要让居民说了算。兰静文召集小区居民召开“台城圆桌会议”,听取居民意见,确定了危墙翻新重建及加装车棚的施工方案,使用为民服务专项资金彻底解决了危墙问题,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2024年,她被评为南京市“优秀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虽然烦琐,但她依然热爱这份工作,几乎每天都要下网格入户走访,及时掌握更新辖区人员居住情况,与居民聊家常、解民情,纾民忧。

走进居民家中,只是社区工作的第一步。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还要能吸引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参与治理,为小小社区带来烟火气、聚起邻里情。“其实社区工作也没有什么太多的经验总结,到现在我还是在学习摸索。”5月21日下午,兰静文正在梳理盘点玄武门友恭学堂台城花园办学点在开的8门课程情况。“我们接下来还要开手机摄影课,接下来的暑期,适合青少年朋友的课程也在准备之中。”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蔡梦莹 文/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